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44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1-13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13-27页 |
(一) 集体备课的依据:关注文本或学情的经验共享 | 第16-20页 |
(二) 集体备课的形式:强化任务分担 | 第20-22页 |
(三) 集体备课的诉求:合作发展 | 第22-27页 |
三、研究设计与研究过程 | 第27-44页 |
(一) 研究问题 | 第27-28页 |
(二) 核心概念 | 第28-37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37-42页 |
(四) 研究过程 | 第42-44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反映的实践者” | 第44-61页 |
一、行动中的认识 | 第44-47页 |
二、行动中反映的结构 | 第47-50页 |
(一) 问题设定的评估实验 | 第47页 |
(二) 将过去的经验应用于独特情境 | 第47-48页 |
(三) 现场实验的严谨性 | 第48-49页 |
(四) 虚拟世界 | 第49-50页 |
三、行动的反思 | 第50-53页 |
四、本文的理论分析框架 | 第53-61页 |
第三章 案例分析:学校中的集体备课 | 第61-100页 |
一、集体备课中的依据及认识 | 第61-75页 |
(一) 文本分析:缄默的经验判断 | 第61-66页 |
(二) 学生的能力与兴趣分析:重问题解决,轻情境交流 | 第66-69页 |
(三) 课堂诊断的问题分析:就课论课,见招拆招 | 第69-75页 |
二、集体备课中的联系 | 第75-81页 |
(一) 自说白话、言之无物的集体“交流” | 第75-78页 |
(二) 讨论内容零碎无系统 | 第78-81页 |
三、在集体备课中反思 | 第81-100页 |
(一) 经验分享终是被动接受 | 第82-93页 |
(二) “搬运工”式的教案修改 | 第93-96页 |
(三) 自我反思来自亲身经历 | 第96-100页 |
第四章 讨论与建议 | 第100-116页 |
一、立足于行动中认识的交流 | 第100-104页 |
(一) 教师行动中的“知道怎样”不应“被缄默” | 第100-102页 |
(二) 情境与策略“打包”的分享与汲取 | 第102-104页 |
二、加强行动中反映与行动的反思 | 第104-109页 |
(一) 日常备课:在行动中见真知 | 第105-107页 |
(二) 教学问题研讨:在反思中悟灼见 | 第107-109页 |
三、基于集体反思的合作发展 | 第109-116页 |
(一) 构建目标一致、氛围积极的“教师集体” | 第110-113页 |
(二) 完善相关制度,保证教师面和心合 | 第113-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18页 |
后记 | 第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