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7-9页 |
1.1 选题理由 | 第7-8页 |
1.2 理论意义 | 第8页 |
1.3 实践意义 | 第8-9页 |
2 文献综述 | 第9-18页 |
2.1 父母教养方式 | 第9-11页 |
2.1.1 父母教养方式的界定 | 第9页 |
2.1.2 父母教养方式的类型 | 第9-10页 |
2.1.3 父母教养方式的国内外研究 | 第10-11页 |
2.2 未来想象倾向性 | 第11-12页 |
2.2.1 未来想象倾向性的界定 | 第11页 |
2.2.2 未来想象倾向性测量的发展 | 第11-12页 |
2.3 职业生涯规划 | 第12-14页 |
2.3.1 职业生涯规划概念 | 第12页 |
2.3.2 国外职业生涯规划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2.3.3 国内职业生涯规划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2.4 父母教养方式、未来想象倾向性与职业生涯规划之间的关系研究 | 第14-18页 |
2.4.1 父母教养方式与未来想象倾向性相关关系的研究 | 第14-15页 |
2.4.2 未来想象倾向性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关系的研究 | 第15-16页 |
2.4.3 父母教养方式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关系研究 | 第16页 |
2.4.4 高职生父母教养方式、未来想象倾向性与职业生涯规划之间的关系研究 | 第16-18页 |
3 研究过程 | 第18-21页 |
3.1 研究对象 | 第18页 |
3.2 研究问题与假设 | 第18-19页 |
3.2.1 研究问题 | 第18-19页 |
3.2.2 研究假设 | 第19页 |
3.3 研究工具 | 第19-20页 |
3.3.1 父母教养方式问卷 | 第19页 |
3.3.2 未来想象倾向性量表 | 第19-20页 |
3.3.3 职业生涯规划问卷 | 第20页 |
3.4 研究过程 | 第20页 |
3.5 数据统计 | 第20-21页 |
4 研究结果 | 第21-32页 |
4.1 高职生父母教养方式、未来想象倾向性、职业生涯规划各因素的差异性分析研究 | 第21-29页 |
4.1.1 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分科、不同家庭所在地、独生与否高职生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性分析 | 第21-24页 |
4.1.2 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分科、不同家庭所在地、独生与否高职生未来想象倾向性的差异性分析 | 第24-26页 |
4.1.3 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分科、不同家庭所在地、独生与否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差异性分析 | 第26-29页 |
4.2 高职生父母教养方式、未来想象倾向性与职业生涯规划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 | 第29-31页 |
4.3 高职生未来想象倾向性在父母教养方式与职业生涯规划之间的中介作用 | 第31-32页 |
4.3.1 未来想象倾向性在父母教养方式与职业生涯规划之间的中介作用检验 | 第31-32页 |
5 分析与讨论 | 第32-38页 |
5.1 高职生父母教养方式的特征 | 第32-33页 |
5.2 高职生未来想象倾向性的特征 | 第33-34页 |
5.3 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特征 | 第34页 |
5.4 高职生父母教养方式、未来想象倾向性和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关系研究 | 第34-35页 |
5.5 未来想象倾向性在父母教养方式和职业生涯规划之间的部分中介作用 | 第35-36页 |
5.6 建议和对策 | 第36-38页 |
6 研究结论、不足展望与创新之处 | 第38-40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38页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38-39页 |
6.3 本研究的创新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附录A 未来想象倾向性量表 | 第43-44页 |
附录B 职业生涯规划问卷 | 第44-45页 |
附录C 父母教养方式问卷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