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初中生学校归属感,家庭功能性与自我和谐的关系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引言第10-12页
2 文献综述第12-18页
    2.1 学校归属感的研究概述第12-14页
    2.2 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研究概述第14-15页
    2.3 自我和谐程度的研究概述第15-17页
    2.4 学校归属感,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自我和谐的研究第17-18页
        2.4.1 学校归属感与自我和谐发展的相关研究第17-18页
        2.4.2 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自我和谐发展的相关研究第18页
        2.4.3 学校归属感,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自我和谐发展的相关研究第18页
3 问题提出第18-20页
    3.1 研究意义第19-20页
        3.1.1 理论意义第19页
        3.1.2 实践意义第19-20页
4 研究设计第20-22页
    4.1 研究目的第20页
    4.2 研究假设第20页
    4.3 研究取样第20-21页
    4.4 研究工具第21-22页
        4.4.1 学校归属感量表(PSSM中文版)第21页
        4.4.2 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Ⅱ—CV)第21-22页
        4.4.3 自我和谐量表(SCCS)第22页
5 数据的处理结果与整理第22-29页
    5.1 初中生学校归属感现状及人口学变量差异分析第22-24页
        5.1.1 初中生学校归属感现状第22-23页
        5.1.2 不同性别学生在学校归属感及其分维度上得分的差异分析第23页
        5.1.3 不同年级学生在学校归属感及其分维度上得分的差异分析第23-24页
        5.1.4 不同住宿情况学生在学校归属感及其分维度上得分的差异分析第24页
    5.2 初中生家庭功能性现状及其人口学变量差异分析第24-25页
        5.2.1 初中生家庭功能性的现状第24页
        5.2.2 不同性别学生在家庭功能性得分上的差异分析第24-25页
        5.2.3 不同年级学生在家庭功能性得分上的差异分析第25页
        5.2.4 不同住宿情况学生在家庭功能性上得分的差异分析第25页
    5.3 初中生自我和谐发展水平现状及其人口学变量的差异分析第25-27页
        5.3.1 初中生自我和谐发展水平的现状第25-26页
        5.3.2 不同性别初中生在自我和谐上得分的差异分析第26页
        5.3.3 不同年级学生在自我和谐得分上的差异分析第26-27页
        5.3.4 不同住宿情况学生在自我和谐得分上的差异分析第27页
    5.4 学校归属感,家庭功能性,自我和谐发展水平的相关关系第27-28页
    5.5 学校归属感,家庭功能性预测自我和谐发展水平的回归分析第28-29页
6 讨论第29-34页
    6.1 初中生学校归属感、家庭功能性、自我和谐发展水平的现状分析第29-33页
        6.1.1 初中生学校归属感现状分析第29-30页
        6.1.2 初中生学校家庭功能性现状分析第30-31页
        6.1.3 初中生自我和谐发展水平的现状分析第31-33页
    6.2 初中生学校归属感,家庭功能性与自我和谐发展水平的相关分析第33页
    6.3 初中生学校归属感、家庭功能性、自我和谐发展水平的回归分析第33-34页
7 结论第34页
8 教育建议第34-36页
参考文献第36-40页
附录第40-44页
致谢第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游客满意度测评的南岳衡山景区旅游优化策略研究
下一篇:我国旅游上市公司人力资源效率研究--基于随机前沿分析法(SFA)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