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 第11-23页 |
1 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2-21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2.2 转衔服务的相关制度保障 | 第13-14页 |
2.3 特殊儿童转衔服务的相关研究 | 第14-18页 |
2.4 智力障碍儿童转衔服务研究 | 第18-20页 |
2.5 转衔服务影响因素研究 | 第20-21页 |
3 本研究的总体构想 | 第21-23页 |
3.1 研究意义 | 第21页 |
3.2 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第二部分 研究过程 | 第23-66页 |
研究一 上海市辅读学校转衔服务研究——管理者的视角 | 第23-45页 |
1 研究目的 | 第23页 |
2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23页 |
2.2 研究工具 | 第23-24页 |
2.3 研究过程 | 第24页 |
3 研究结果 | 第24-40页 |
3.1 转衔服务工作形式与内容 | 第24-29页 |
3.2 转衔服务管理 | 第29-31页 |
3.3 辅读学校转衔服务的困境 | 第31-34页 |
3.4 案例分析 | 第34-40页 |
4 讨论 | 第40-43页 |
4.1 上海市辅读学校转衔服务的现状 | 第40-41页 |
4.2 上海市辅读学校转衔服务管理有待进一步改善 | 第41-42页 |
4.3 上海市辅读学校转衔服务的困境 | 第42-43页 |
5 小结 | 第43-45页 |
研究二 上海市辅读学校转衔服务研究——教师的视角 | 第45-58页 |
1 研究目的 | 第45页 |
2 研究方法 | 第45-47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45页 |
2.2 研究工具 | 第45-47页 |
2.3 研究过程 | 第47页 |
3 研究结果 | 第47-55页 |
3.1 领导风格 | 第47页 |
3.2 教师知识与技能 | 第47-51页 |
3.3 教师团体 | 第51-52页 |
3.4 项目一致性 | 第52-54页 |
3.5 技术性资源 | 第54-55页 |
4 讨论 | 第55-57页 |
4.1 教师能力与学校的转衔服务 | 第55-56页 |
4.2 学校的支持与教师的转衔工作 | 第56页 |
4.3 教师间的合作仍需进一步制度化 | 第56-57页 |
5 小结 | 第57-58页 |
研究三 上海市辅读学校转衔服务研究——家长的视角 | 第58-66页 |
1 研究目的 | 第58页 |
2 研究方法 | 第58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58页 |
2.2 研究工具 | 第58页 |
2.3 研究过程 | 第58页 |
3 研究结果 | 第58-63页 |
3.1 家长的转衔服务需求 | 第58-60页 |
3.2 家长对学校提供的转衔服务内容的认识 | 第60-61页 |
3.3 辅读学校转衔服务中的学生家长参与情况 | 第61-62页 |
3.4 转衔服务中家长的困境 | 第62-63页 |
4 讨论 | 第63-65页 |
4.1 家长的需求和家长所认识的学校转衔服务内容间存在差异 | 第63-64页 |
4.2 家长的参与有限 | 第64-65页 |
5 小结 | 第65-66页 |
第三部分 总讨论 | 第66-69页 |
1 尊重残障学生的差异性,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 第66页 |
2 立足学生和家长需求,丰富转衔服务内容 | 第66-67页 |
3 影响转衔服务规划和实施的因素 | 第67-69页 |
第四部分 结论、不足及建议 | 第69-71页 |
1 研究结论 | 第69页 |
2 研究局限 | 第69-70页 |
3 建议 | 第70-71页 |
3.1 对辅读学校的建议 | 第70页 |
3.2 对政策制定者的建议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附录 | 第76-78页 |
后记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