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中学生感知的班级环境与其友谊质量的关系:亲和力的中介作用和中心度的调节作用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10-12页
第1章 研究综述第12-22页
    1.1 友谊质量第12-14页
        1.1.1 友谊质量概念的界定第12-13页
        1.1.2 友谊质量的影响因素第13页
        1.1.3 友谊质量的相关研究第13-14页
    1.2 班级环境第14-17页
        1.2.1 班级环境概念的界定第14-15页
        1.2.2 班级环境研究的必要性第15-16页
        1.2.3 班级环境的相关研究第16-17页
    1.3 亲和力第17-19页
        1.3.1 亲和力概念的由来——性格优势第17-18页
        1.3.2 亲和力概念的界定第18页
        1.3.3 亲和力的相关研究第18-19页
    1.4 社会网络分析——中心度第19-21页
        1.4.1 社会网络分析简介第19页
        1.4.2 社会网络分析的两大功能第19-20页
        1.4.3 社会网络分析在心理学中的应用现状第20-21页
    1.5 班级环境、友谊质量、亲和力以及中心度的关系研究第21-22页
第2章 问题提出第22-26页
    2.1 以往研究的局限第22页
    2.2 研究目的第22-23页
    2.3 研究假设第23页
    2.4 研究方法第23页
    2.5 研究意义第23-26页
        2.5.1 理论意义第23-24页
        2.5.2 实践意义第24-26页
第3章 研究方法第26-30页
    3.1 被试选取第26页
    3.2 研究工具第26-28页
        3.2.1 班级环境量表第26-27页
        3.2.2 中心度的获得第27页
        3.2.3 友谊质量量表第27页
        3.2.4 亲和力量表第27-28页
    3.3 研究程序第28-30页
        3.3.1 团体实测第28页
        3.3.2 数据处理第28-30页
第4章 结果分析第30-50页
    4.1 中学生班级感知到的班级环境的整体状况第30-32页
    4.2 中学生友谊质量的整体状况以及班级环境对其的影响第32-33页
    4.3 中学生亲和力的整体状况以及班级环境对其的影响第33-34页
    4.4 中学生在班级网络内的中心度分析第34-35页
    4.5 中学生感知的班级环境、友谊质量、亲和力的中心度组别差异比较第35-36页
    4.6 中学生感知的班级环境、亲和力、友谊质量、中心度的相关分析第36-37页
    4.7 亲和力的中介作用第37-38页
    4.8 亲和力的有调节的中介作用第38-44页
        4.8.1 初步验证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第38-42页
        4.8.2 确立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第42-44页
    4.9 以班级环境各维度为自变量的亲和力的有调节的中介模型第44-47页
        4.9.1 中介效应分析第44-45页
        4.9.2 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分析第45-47页
    4.10 以友谊质量各维度为因变量的亲和力的有调节的中介模型第47-50页
第5章 讨论第50-58页
    5.1 中学生感知到的班级环境现状——社会网络分析的视角第50-51页
    5.2 中学生友谊质量的现状——从社会网络分析和积极心理学的视角第51-52页
    5.3 中学生亲和力现状第52-53页
    5.4 学习负担和冲突与背叛第53页
    5.5 亲和力的中介作用分析第53-55页
    5.6 度数中心度对亲和力中介效应的调节作用第55-56页
    5.7 中间中心度为什么没有调节作用第56-58页
第6章 结论与建议第58-60页
    6.1 结论第58-59页
    6.2 建议第59-60页
第7章 本研究的创新点、不足与展望第60-62页
    7.1 研究的创新点第60页
    7.2 研究的不足及改善第60-61页
    7.3 研究展望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8页
附录第68-72页
致谢第72-74页
硕士期间科研成果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青少年成就目标定向对学习倦怠的影响:自我妨碍的中介作用
下一篇:初中生学业倦怠的干预对学业成绩的提升作用:积极心理品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