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 1.1 引言 | 第12页 |
| 1.2 苹果中砷、汞、铅残留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1.2.1 苹果中砷、汞、铅残留研究概述 | 第12-13页 |
| 1.2.2 砷、汞、铅残留对人体的危害概述 | 第13-14页 |
| 1.3 水果蔬菜中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残留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5-16页 |
|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 1.5.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1.5.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苹果中汞、铅、砷的调查与评价报告 | 第18-27页 |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8-19页 |
| 2.1.1 样本容量的确定 | 第18页 |
| 2.1.2 抽样地区的确定 | 第18页 |
| 2.1.3 取样方法 | 第18页 |
| 2.1.4 样品包装方法 | 第18页 |
| 2.1.5 采样记录 | 第18-19页 |
| 2.1.6 样品编码规则 | 第19页 |
| 2.1.7 材料与试剂 | 第19页 |
| 2.1.8 仪器设备 | 第19页 |
| 2.1.9 工作参数 | 第19页 |
| 2.1.10 标准品溶液的配制 | 第19页 |
| 2.1.11 样品处理 | 第19页 |
| 2.2 检测方法确认 | 第19-21页 |
| 2.2.1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19页 |
| 2.2.2 精密度及回收率试验 | 第19-21页 |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1-24页 |
| 2.4 汞、铅、砷暴露评估及风险评价 | 第24-25页 |
| 2.4.1 砷暴露评估及风险评价 | 第24页 |
| 2.4.2 汞暴露评估及风险评价 | 第24-25页 |
| 2.4.3 铅暴露评估及风险评价 | 第25页 |
| 2.5 小结 | 第25-27页 |
| 第三章 苹果中苯并咪唑类杀菌剂调查与评价报告 | 第27-36页 |
| 3.1 苹果中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检测方法建立 | 第27页 |
| 3.1.1 材料 | 第27页 |
| 3.1.2 试剂 | 第27页 |
| 3.1.3 仪器设备 | 第27页 |
| 3.1.4 色谱条件 | 第27页 |
| 3.2 检测方案 | 第27-28页 |
| 3.2.1 标准品溶液的配制 | 第27页 |
| 3.2.2 样品提取与净化 | 第27-28页 |
| 3.3 检测方法确认 | 第28-31页 |
| 3.3.1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8-30页 |
| 3.3.2 精密度试验 | 第30页 |
| 3.3.3 回收率试验 | 第30-31页 |
| 3.4 检测结果与分析 | 第31-35页 |
| 3.5 小结 | 第35-36页 |
| 第四章 苹果中二苯胺残留的调查与评价报告 | 第36-41页 |
| 4.1 苹果二苯胺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36页 |
| 4.1.1 材料 | 第36页 |
| 4.1.2 试剂 | 第36页 |
| 4.1.3 仪器设备 | 第36页 |
| 4.1.4 色谱质谱条件 | 第36页 |
| 4.2 检测方案 | 第36-37页 |
| 4.2.1 标准品溶液的配制 | 第36页 |
| 4.2.2 样品提取与净化 | 第36-37页 |
| 4.2.3 精密度试验 | 第37页 |
| 4.2.4 回收率试验 | 第37页 |
| 4.3 检测方法确认 | 第37-39页 |
| 4.4 苹果中二苯胺杀菌剂含量分析 | 第39-40页 |
| 4.5 小结 | 第40-41页 |
| 第五章 苹果中百菌清杀菌剂调查与评价报告 | 第41-47页 |
| 5.1 苹果中百菌清、三唑酮、异菌脲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41页 |
| 5.1.1 材料 | 第41页 |
| 5.1.2 试剂 | 第41页 |
| 5.1.3 仪器设备 | 第41页 |
| 5.1.4 色谱条件 | 第41页 |
| 5.2 检测方案 | 第41-43页 |
| 5.2.1 标准品溶液的配制 | 第41页 |
| 5.2.2 样品提取与净化 | 第41-42页 |
| 5.2.3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42页 |
| 5.2.4 精密度试验 | 第42页 |
| 5.2.5 回收率试验 | 第42-43页 |
| 5.3 苹果中百菌清、三唑酮、异菌脲杀菌剂含量分析 | 第43-46页 |
| 5.4 小结 | 第46-47页 |
| 第六章 苹果中代森锰锌杀菌剂调查与评价报告 | 第47-52页 |
| 6.1 苹果中代森锰锌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47页 |
| 6.1.1 材料 | 第47页 |
| 6.1.2 试剂 | 第47页 |
| 6.1.3 仪器设备 | 第47页 |
| 6.1.4 色谱条件 | 第47页 |
| 6.2 检测方案 | 第47-49页 |
| 6.2.1 标准品溶液的配制 | 第47页 |
| 6.2.2 样品提取与净化 | 第47-48页 |
| 6.2.3 标样顶空瓶的制备 | 第48页 |
| 6.2.4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48页 |
| 6.2.5 精密度试验 | 第48页 |
| 6.2.6 回收率试验 | 第48-49页 |
| 6.3 苹果中代森锰锌含量分析 | 第49-51页 |
| 6.4 小结 | 第51-52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改进之处 | 第52-54页 |
| 7.1 结论 | 第52-53页 |
| 7.1.1 苹果中汞、铅、砷残留检测结果及风险评价情况 | 第52页 |
| 7.1.2 苹果中残留农药检测结果及风险评价情况 | 第52-53页 |
| 7.2 改进之处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 附录 | 第58-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作者简介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