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引言 | 第6-9页 |
| 一、选题依据 | 第6页 |
| 二、研究文献 | 第6-9页 |
| 第一章 《愤怒的日子》 | 第9-16页 |
| 第一节 溯源 | 第9-10页 |
| 第二节 歌词意涵 | 第10-13页 |
| 第三节 音乐基本表现手段 | 第13-16页 |
| 一、调式 | 第13页 |
| 二、节拍 | 第13页 |
| 三、旋律构成 | 第13-16页 |
| 第二章 浪漫主义时期的《愤怒的日子》 | 第16-37页 |
| 第一节 世俗流变有利条件 | 第16-18页 |
| 一、作曲家地位变化 | 第16页 |
| 二、与中世纪密切联系 | 第16-17页 |
| 三、体裁多样化 | 第17-18页 |
| 第二节 《愤怒的日子》在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 | 第18-21页 |
| 第三节 《愤怒的日子》在李斯特的《死之舞》 | 第21-27页 |
| 第四节 《愤怒的日子》在马勒的《第二交响曲》 | 第27-32页 |
| 第五节 《愤怒的日子》在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交响曲》 | 第32-37页 |
| 第三章 世俗流变形式 | 第37-43页 |
| 第一节 所占篇幅及意涵 | 第37-38页 |
| 第二节 织体构成 | 第38-41页 |
| 一、原型引用 | 第38-39页 |
| 二、模进展开 | 第39页 |
| 三、附加“前缀音”与“后缀音” | 第39-41页 |
| 四、旋法的内部扩展 | 第41页 |
| 第三节 配器色彩 | 第41-43页 |
| 结论 | 第43-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 一、中文参考文献 | 第46页 |
| 二、英文参考文献 | 第46-47页 |
| 三、译著类 | 第47-48页 |
| 附录一:曲调运用索引 | 第48-51页 |
| 附录二:十九世纪以来运用《愤怒的日子》的作曲家及相关作品 | 第51-52页 |
| 附录三:Dies irae《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译文 | 第52-54页 |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