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学理论论文--教学研究和改革论文

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学文化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4页
第一部分 引论第14-25页
 一、研究缘起第14-17页
 二、研究意义第17-21页
 三、研究目的第21页
 四、研究思路及研究设计第21-23页
 五、研究方法第23-25页
第二部分 教学文化解读第25-60页
 一、教学文化的理解第25-44页
  (一) 文化的理解第25-33页
  (二) 教学文化的理解第33-44页
 二、教学文化的历史发展第44-47页
 三、教学文化研究述评第47-60页
  (一) 国外教学文化研究第47-51页
  (二) 国内教学文化研究第51-60页
第三部分 教学文化的理论基础第60-89页
 一、教学文化的心理学基础第60-65页
  (一) 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第61-63页
  (二) 心理学对研究教学文化的作用第63-65页
 二、教学文化的文化学基础第65-73页
  (一) 文化学的相关理论第67-71页
  (二) 文化学研究的方法第71-72页
  (三) 文化学对研究教学文化的作用第72-73页
 三、教学文化的社会学基础第73-83页
  (一) 文化的社会学定义第73-75页
  (二) 教学文化的社会学理解第75页
  (三) 社会学的相关理论第75-80页
  (四) 社会学对研究教学文化的作用第80-83页
 四、教学文化的人类学基础第83-89页
  (一) 人类学的文化定义第83-84页
  (二) 人类学最关注的文化问题第84-85页
  (三) 人类学的田野研究第85-87页
  (四) 人类学对研究教学文化的作用第87-89页
第四部分 传统教学文化的形成第89-112页
 一、教学文化形成的因素分析第89-99页
  (一) 民族传统文化第89-91页
  (二) 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第91-92页
  (三) 当前的中国国情第92-94页
  (四) 文化的冲突和整合第94-99页
 二、传统教学文化的价值观及影响因素第99-102页
  (一) 传统教学文化的价值追求第99-100页
  (二) 传统教学文化的基本要素第100-102页
 三、传统教学文化形成的机理分析第102-112页
  (一) 中国传统文化负面影响的根深蒂固第102-106页
  (二) 本质主义思维方式的强大影响第106-108页
  (三) 课堂教学中的教师文化遮蔽了学生文化第108-111页
  (四) 工具性课堂教学评价体制的推波助澜第111-112页
第五部分 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学文化现状调查第112-171页
 一、研究设计与研究过程第112-123页
  (一) 研究方法的确定第112-113页
  (二) 研究工具的设计与检验第113-120页
  (三) 研究对象的选择第120-121页
  (四) 资料收集的方法第121-122页
  (五)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第122页
  (六) 研究的局限第122-123页
  (七) 研究的实施和时间安排第123页
 二、研究结果分析第123-171页
  (一) 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学文化类型第124-134页
  (二) 教师对影响教学文化因素理解的差异分析第134-171页
第六部分 现代教学文化的构建第171-217页
 一、现代教学文化解析第171-183页
  (一) 新课程的现代教学文化因素第171-181页
  (二) 现代教学文化的长处与优点第181-183页
 二、传统教学文化向现代教学文化的嬗变第183-192页
  (一) 传统教学文化的缺陷是教学文化嬗变的客观动因第183-186页
  (二) 传统教学文化向现代教学文化嬗变的现实障碍第186-190页
  (三) 传统教学文化向现代教学文化嬗变的有利条件第190-192页
 三、现代教学文化的构建第192-217页
  (一) 现代教学文化构建的依据第192-196页
  (二) 现代教学文化构建的机理分析第196-200页
  (三) 现代教学文化构建的策略第200-217页
参考文献第217-224页
附录一 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学文化现状调查问卷(教师用)第224-230页
附录二 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学文化现状访谈提纲(教师用)第230-231页
附录三 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学文化现状调查问卷(学生用)第231-233页
后记第233-234页

论文共23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初中综合科学课程的实施--基于两个地区、两种模式的调查研究
下一篇:基于专业发展的教师精神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