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化学论文

基于高中化学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同课异构”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6页
目录第6-8页
第一章 导论第8-14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第8-9页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9页
 第三节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第9-10页
  一、研究内容第9-10页
  二、研究方法第10页
 第四节 国内外研究状况第10-14页
  一、国内外有关教师教学能力研究现状第10-12页
  二、同课异构的相关研究状况第12-14页
第二章 教学能力的内容及其发展第14-17页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4-15页
  一、教师专业发展第14页
  二、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第14-15页
 第二节 高中化学教师应具有的教学能力第15页
 第三节 理论基础第15-17页
  一、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第15-16页
  二、体验式学习理论第16-17页
第三章 “同课异构”校本教研活动的实践研究第17-37页
 第一节 “同课异构”的计划与准备第17-19页
  一、教学内容的确定第17-19页
  二、备课前的集体研讨第19页
 第二节 “同课异构”的实施第19-20页
  一、个体备课,形成个性化教案第19-20页
  二、课堂观察,同伴互助第20页
 第三节 课后研讨与反思第20页
 第四节 “同课异构”的实施效果分析第20-37页
  一、问卷调查第20-23页
  二、访谈第23-32页
  三、教学过程第32-37页
第四章 “同课异构”促进高中化学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启示与反思第37-41页
 第一节 “同课异构”对化学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第37-38页
  一、教材的解读与处理能力第37页
  二、课堂教学的应变能力第37-38页
  三、教学创新能力第38页
 第二节 开展“同课异构”校本教研活动的建义第38-41页
  一、加强宣传并认真落实第38-39页
  二、营造合作、开放的教学科研文化氛围第39页
  三、制定合理的制度为“同课异构”创造条件第39页
  四、建立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第39-41页
结语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5页
附录第45-48页
致谢第48-50页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求职节目中自我表露与录用机会的传播分析--以天津卫视《非你莫属》为例
下一篇:议程设置视角下《申报》对黑旗军报道分析(1883-1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