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嵌入式的视频监控系统设计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3页 |
| 1 绪论 | 第13-17页 |
| ·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4-17页 |
| 2 嵌入式视频监控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17-27页 |
| ·系统总体方案 | 第17页 |
| ·系统的硬件结构 | 第17-20页 |
| ·S3C2440开发板 | 第18-19页 |
| ·中星微ZC0301摄像头 | 第19-20页 |
| ·无线网卡 | 第20页 |
| ·ARM9微处理器 | 第20-22页 |
| ·RISC处理器 | 第20-21页 |
| ·AMBA总线协议 | 第21页 |
| ·ARM920T结构图 | 第21-22页 |
| ·ARM指令集和Thumb指令集 | 第22页 |
| ·系统软件介绍 | 第22-25页 |
| ·嵌入式操作系统 | 第22-23页 |
| ·驱动程序 | 第23-25页 |
| ·应用软件设计 | 第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 3 嵌入式操作系统开发与移植 | 第27-37页 |
| ·系统软件开发设计流程 | 第27-28页 |
| ·嵌入式Linux开发环境的建立 | 第28-31页 |
| ·硬件环境 | 第28-29页 |
| ·交叉开发环境的建立 | 第29-30页 |
| ·配置NFS服务 | 第30-31页 |
| ·Bootloader移植 | 第31-34页 |
| ·Bootloader概念及作用 | 第31页 |
| ·Bootloader使用的必要性 | 第31页 |
| ·Bootloader运行模式 | 第31-32页 |
| ·Bootloader基本结构 | 第32页 |
| ·Bootloader移植操作 | 第32-34页 |
| ·Linux内核 | 第34-35页 |
| ·内核组成 | 第34页 |
| ·内核移植 | 第34-35页 |
| ·根文件系统 | 第35-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4 基于V4L的图像采集 | 第37-45页 |
| ·视频采集流程 | 第37-41页 |
| ·V4L数据结构及用途 | 第41-42页 |
| ·关键步骤介绍 | 第42-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5 H.26 4/AVC标准及关键模块算法优化 | 第45-65页 |
| ·H.264视频压缩编解码原理 | 第45-46页 |
| ·H.264码流语法结构 | 第46-47页 |
| ·帧内预测 | 第47-49页 |
| ·INTRA4×4帧内预测 | 第47-49页 |
| ·INTRA16×16帧内预测 | 第49页 |
| ·4种色度块的预测 | 第49页 |
| ·帧内预测模式的优化算法 | 第49-52页 |
| ·帧间预测 | 第52-57页 |
| ·运动估计技术 | 第52-53页 |
| ·运动矢量精度 | 第53-54页 |
| ·像素内插 | 第54-55页 |
| ·多参考帧 | 第55-56页 |
| ·对运动矢量的预测 | 第56-57页 |
| ·熵编码 | 第57-61页 |
| ·UVLC | 第57-59页 |
| ·CAVLC | 第59-60页 |
| ·CABAC | 第60-61页 |
| ·去块效应滤波器 | 第61-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 6 流媒体协议栈 | 第65-73页 |
| ·实时传输协议RTP | 第65-67页 |
| ·RTP在协议栈中的位置 | 第65-66页 |
| ·RTP分组格式 | 第66-67页 |
| ·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TCP | 第67-68页 |
| ·RTCP功能 | 第67-68页 |
| ·RTCP分组 | 第68页 |
| ·H.264的RTP封装 | 第68-69页 |
| ·H.264无线传输软件实现 | 第69-71页 |
| ·JRTPLIB初始化 | 第69-70页 |
| ·JRTPLIB数据发送 | 第70页 |
| ·JRTPLIB数据接收 | 第70页 |
| ·JRTPLIB控制信息 | 第70-71页 |
|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 7 无线局域网的搭建 | 第73-79页 |
| ·无线局域网组网方案 | 第73-74页 |
| ·无线路由器 | 第74页 |
| ·路由器配置 | 第74页 |
| ·无线局域网协议标准 | 第74-76页 |
| ·嵌入式视频监控系统测试 | 第76-77页 |
|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 8 总结 | 第79-81页 |
| ·总结 | 第79页 |
| ·展望 | 第79-81页 |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 致谢 | 第85-87页 |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