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师培训模式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 ·研究的背景 | 第9-10页 |
| ·中职教育规模化发展之必然要求 | 第9页 |
| ·中职教育质量提升之关键要求 | 第9页 |
| ·中职教师专业发展之需求 | 第9-10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 ·有利于建立科学的中职教师培训体系 | 第10页 |
| ·有助于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中职教师队伍 | 第10页 |
| ·有助于促进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 | 第10-11页 |
| ·有利于丰富中职教师继续教育理论 | 第11页 |
| ·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国内中职学校教师培训模式研究现状 | 第11页 |
| ·国外中职学校教师培训模式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第二章 中职教师培训基本理论 | 第13-17页 |
| ·中职教师培训模式内涵和构成 | 第13-14页 |
| ·培训模式内涵 | 第13-14页 |
| ·培训模式的构成 | 第14页 |
| ·中职教师培训的基本理论 | 第14-17页 |
| ·教师专业化理论 | 第14-15页 |
| ·终身学习理论 | 第15-16页 |
| ·教师激励理论 | 第16-17页 |
| 第三章 我国中职师资队伍现状与培训历程 | 第17-25页 |
| ·我国中职教师队伍现状 | 第17-19页 |
| ·教师数量相对不足 | 第17页 |
| ·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 第17页 |
| ·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 第17-19页 |
| ·我国中职教师培训历程 | 第19-25页 |
| ·起步阶段 | 第20页 |
| ·停滞阶段 | 第20-21页 |
| ·恢复阶段 | 第21页 |
| ·发展阶段 | 第21-22页 |
| ·深化阶段 | 第22-25页 |
| 第四章 我国中职教师培训的典型模式 | 第25-39页 |
| ·院校培训模式 | 第25-27页 |
| ·培训模式的结构要素分析 | 第25页 |
| ·院校培训的形式 | 第25-26页 |
| ·院校培训模式的优势 | 第26页 |
| ·院校培训模式的不足 | 第26-27页 |
| ·校本培训模式 | 第27-31页 |
| ·校本培训模式的结构要素分析 | 第27-28页 |
| ·校本培训模式的形式 | 第28-29页 |
| ·校本培训模式的优势 | 第29-31页 |
| ·校本培训模式的不足 | 第31页 |
| ·培训基地+企业实践模式 | 第31-33页 |
| ·培训基地+企业实践模式结构要素分析 | 第31-32页 |
| ·培训基地+企业实践模式的优势 | 第32页 |
| ·培训基地+企业实践模式的不足 | 第32-33页 |
| ·企业实践模式 | 第33-35页 |
| ·企业实践模式的结构要素分析 | 第33-34页 |
| ·企业实践模式的优势 | 第34页 |
| ·企业实践模式的不足 | 第34-35页 |
| ·远程培训模式 | 第35-37页 |
| ·远程培训的结构要素分析 | 第35-36页 |
| ·远程培训模式的特点 | 第36-37页 |
| ·海外进修 | 第37-39页 |
| ·海外进修结构要素分析 | 第37页 |
| ·海外进修成果 | 第37-39页 |
| 第五章 国外职业教育教师培训 | 第39-45页 |
| ·教师培训政策 | 第39-41页 |
| ·法律法规保障 | 第39-40页 |
| ·经费支持 | 第40-41页 |
| ·国外职业教育教师培训模式 | 第41-43页 |
| ·高校本位培训模式 | 第41页 |
| ·学校本位模式 | 第41-42页 |
| ·培训机构本位模式 | 第42-43页 |
| ·企业进修模式 | 第43页 |
| ·国外职业教育教师培训特点 | 第43-45页 |
| ·培训规范化与制度化 | 第43-44页 |
| ·理论与实践结合 | 第44-45页 |
| 第六章 新时期我国中职教师培训模式变革 | 第45-49页 |
| ·新时期对中职教师培训模式的诉求 | 第45-46页 |
| ·突出教师的科研能力 | 第45页 |
| ·突出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 | 第45-46页 |
| ·当前我国中职教师培训模式的缺陷 | 第46页 |
| ·缺乏复合型培训模式 | 第46页 |
| ·教师企业实践难以保障 | 第46页 |
| ·新时期我国中职教师培训模式变革构想 | 第46-49页 |
| ·建立中职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 第46-47页 |
| ·中职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含义 | 第46-47页 |
| ·中职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基本原则和内容 | 第47页 |
| ·切实保障教师企业实践 | 第47-49页 |
| ·建立起一定的制度 | 第47-48页 |
| ·采取的形式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51-52页 |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