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1章 导论 | 第10-14页 |
| ·选题的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 ·研究对象 | 第11页 |
|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 ·研究思路 | 第12页 |
|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 第2章 国内外关于学习共同体的研究现状 | 第14-26页 |
| ·国外关于学习共同体的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 ·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 | 第15-16页 |
| ·研究结果分析 | 第16-20页 |
| ·国内关于学习共同体的研究现状 | 第20-24页 |
| ·研究样本与研究类目 | 第20页 |
| ·研究结果分析 | 第20-24页 |
| ·国内外研究的比较分析 | 第24-26页 |
| ·国内外研究的总体趋势 | 第24页 |
| ·国内外研究的差异分析 | 第24-26页 |
| 第3章 混合学习环境中学习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6-38页 |
| ·相关概念的梳理和界定 | 第26-31页 |
| ·混合学习 | 第26-27页 |
| ·学习共同体 | 第27-31页 |
| ·理论基础 | 第31-38页 |
|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 | 第31-33页 |
| ·情境学习理论 | 第33-35页 |
| ·群体动力理论 | 第35-38页 |
| 第4章 混合学习环境中学习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 | 第38-44页 |
| ·研究对象的特点 | 第38页 |
| ·学习共同体的形成过程 | 第38-40页 |
| ·形成阶段 | 第39页 |
| ·规范阶段 | 第39页 |
| ·执行阶段 | 第39-40页 |
| ·冲突解围阶段 | 第40页 |
| ·影响学习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 第40-44页 |
| ·资源因素 | 第41页 |
| ·技术因素 | 第41页 |
| ·认知因素 | 第41-42页 |
| ·人际因素 | 第42页 |
| ·其他因素 | 第42-44页 |
| 第5章 混合学习环境中学习共同体形成和发展影响因素的模型及其调查研究分析 | 第44-68页 |
| ·研究维度 | 第45-51页 |
| ·宏观维度 | 第45-47页 |
| ·微观维度 | 第47-51页 |
| ·调查研究的实施 | 第51页 |
| ·调查研究的结果 | 第51-61页 |
| ·数据统计方法 | 第51页 |
| ·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 | 第51-61页 |
| ·混合学习环境中学习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的访谈分析 | 第61-64页 |
| ·混合学习环境下学习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的宏观维度访谈分析 | 第62页 |
| ·混合学习环境下学习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的微观维度访谈分析 | 第62-64页 |
| ·混合学习环境下学习共同体形成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64-68页 |
| ·宏观层次的问题 | 第65页 |
| ·微观层次的问题 | 第65-68页 |
| 第6章:混合学习环境中基于学习共同体学习的策略及建议 | 第68-76页 |
| ·对学校层面的建议 | 第68-70页 |
| ·加强学习环境的建设 | 第68页 |
| ·完善学习平台的建设 | 第68-69页 |
| ·提高学习共同体成员的网络学习技能 | 第69页 |
| ·完善学习共同体学习的评价体系 | 第69-70页 |
| ·对教师层面的建议 | 第70-72页 |
| ·重视教师对学习共同体学习的引导和帮助 | 第70-71页 |
|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 | 第71-72页 |
| ·教师要给予学习共同体及时的评价和反馈 | 第72页 |
| ·对学生层面的建议 | 第72-76页 |
| ·提高学习共同体内部凝聚力 | 第72-73页 |
| ·加强学习共同体内部的交流和合作 | 第73页 |
| ·促进学习共同体内部的人际关系 | 第73-74页 |
| ·不断提高自己的网络学习技能 | 第74-76页 |
| 第7章 结论及展望 | 第76-78页 |
| ·研究结论 | 第76-77页 |
| ·创新之处 | 第77页 |
| ·有待于完善的工作 | 第77-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 附录 | 第82-86页 |
| 致谢 | 第86-8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