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7页 |
摘要 | 第7-8页 |
Реферат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一、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四、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五、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5页 |
注释 | 第15-17页 |
第二章 俄语非生命物体类拟声动词的界定及其范围 | 第17-28页 |
一、 相关术语的界定 | 第17-21页 |
(一) 拟声词 | 第17-18页 |
(二) 言语动词 | 第18-20页 |
(三) 声响动词 | 第20-21页 |
二、 拟声动词的界定 | 第21-25页 |
三、 俄语非生命物体类拟声动词的收词范围 | 第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注释 | 第26-28页 |
第三章 俄语非生命物体类拟声动词的分类 | 第28-38页 |
一、 声响动词现有的分类原则 | 第28-30页 |
(一) 二分观 | 第28-29页 |
(二) 三分观 | 第29-30页 |
二、 俄语非生命物体类拟声动词的分类原则 | 第30页 |
三、 俄语非生命物体类拟声动词的类别划分 | 第30-37页 |
(一) “敲击类”拟声动词 | 第32-34页 |
(二) “摩擦类”拟声动词 | 第34-35页 |
(三) “破裂类”拟声动词 | 第35-36页 |
(四) “流动类”拟声动词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页 |
注释 | 第37-38页 |
第四章 俄语非生命物体类拟声动词的义素分析 | 第38-51页 |
一、 “敲击类”拟声动词的义素分析 | 第38-43页 |
二、 “摩擦类”拟声动词的义素分析 | 第43-47页 |
三、 “破裂类”拟声动词的义素分析 | 第47-48页 |
四、 “流动类”拟声动词的义素分析 | 第48-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页 |
注释 | 第50-51页 |
第五章 俄语非生命物体类拟声动词的构词语义分析 | 第51-57页 |
一、 俄语非生命物体类拟声词派生拟声动词的构词分析 | 第51-53页 |
(一) 拟声词 + ать(нуть) | 第52页 |
(二) 拟声词 + кать(кнуть) | 第52页 |
(三) 拟声词 + еть | 第52-53页 |
(四) 俄语非生命物体类拟声词派生的间接拟声动词 | 第53页 |
二、 俄语非生命物体类拟声动词的缀化构词分析 | 第53-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页 |
注释 | 第56-57页 |
第六章 俄语非生命物体类拟声动词隐喻化 | 第57-71页 |
一、 隐喻本质及隐喻类型 | 第57页 |
二、 俄语非生命物体类拟声动词的隐喻转换模式 | 第57-69页 |
(一) 从声响域向言语域转移 | 第58-61页 |
(二) 从声响域向物理域转移 | 第61-65页 |
(三) 从声响域向社会域转移 | 第65-66页 |
(四) 从声响域向情感域转移 | 第66-67页 |
(五) 从声响域向状态域转移 | 第67-69页 |
三、 隐喻理据 | 第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页 |
注释 | 第69-71页 |
结论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