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国际媒介素养研究发展概述 | 第10-11页 |
·中国媒介素养研究发展概述 | 第11-12页 |
·研究述评 | 第12-13页 |
·研究目标和研究假设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媒介素养和新媒介素养 | 第15-20页 |
·媒介素养 | 第15页 |
·新媒介环境下的媒介素养研究转型 | 第15-18页 |
·观念转型:从“保护主义”向“超越保护主义”转变 | 第16页 |
·新媒介素养的结构转型:由单向封闭转为开放互动 | 第16-18页 |
·新媒介素养的核心内涵 | 第18-20页 |
·新媒介素养与信息素养的融合 | 第18-19页 |
·社会参与模式下的新媒介素养 | 第19-20页 |
第三章 大学生新媒介素养培养和研究的必要性 | 第20-24页 |
·大学生群体的代表性和特殊性 | 第20页 |
·新媒介环境对大学生带来挑战 | 第20-21页 |
·培养大学生新媒介素养对大学生的意义和作用 | 第21-24页 |
·应对媒介“天气”的有效工具 | 第22页 |
·提升大学生公民素养的基本要求 | 第22-23页 |
·提升大学生的个人能力 | 第23-24页 |
第四章 我国大学生新媒介素养的现状调查:以上海大学生为例 | 第24-36页 |
·大学生新媒介素养现状及特征分析 | 第24-31页 |
·新媒介接触情况 | 第24-26页 |
·新媒介认知情况 | 第26-28页 |
·新媒介批判能力 | 第28-30页 |
·新媒介利用能力 | 第30-31页 |
·我国大学生新媒介素养的特征和不足 | 第31-36页 |
·网络成大学生的“第一媒介”,新媒介接触失衡 | 第31-33页 |
·对新媒介的认知和判断浮于表面,缺少理性化反思 | 第33-34页 |
·新媒介运用能力滞后,缺乏公民意识 | 第34-36页 |
第五章 大学生新媒介素养的自我培养路径 | 第36-43页 |
·大学生新媒介素养的自我培养的意义 | 第36-37页 |
·大学生新媒介素养自我培养的路径 | 第37-43页 |
·不依赖于新媒介,科学地接触和选择新媒介 | 第37-38页 |
·建立批判性思维,理性地辨析和批判新媒介 | 第38-40页 |
·不滥用新媒介,辩证地利用和驾驭新媒介 | 第40-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附录 | 第47-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