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法论文--近代、现代语法论文

“挨”字句的多角度考察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目录第8-10页
一、引言第10-13页
 (一) 写作缘起第10页
 (二) 研究概况第10-11页
 (三) 已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第11-12页
 (四) 本文的研究任务、方法以及语料第12-13页
二、被动语义词“挨”第13-19页
 (一) “挨”字的源和流第13-16页
  1、秦汉时期第13页
  2、魏晋南北朝时期第13-14页
  3、唐五代时期第14页
  4、宋元时期第14页
  5、明清时期第14-16页
 (二) “挨”字句的生成机制第16-19页
  1、语义生成机制第17-18页
  2、论元生成机制第18-19页
三、“挨”字句格式探析第19-30页
 (一) 基本式——A挨(B)C式第19-24页
  1、A第19-20页
  2、B第20-21页
  3、C第21-24页
 (二) 带助词“了、着、过”式第24-26页
  1、“A挨了BC”式第24-25页
  2、“A挨着BC”式第25页
  3、“A挨过BC”式第25-26页
 (三) 带补语式第26-28页
  1、程度补语第26页
  2、结果补语第26页
  3、趋向补语第26-27页
  4、可能补语第27页
  5、数量补语第27页
  6、时地补语第27-28页
 (四) 复用式第28页
 (五) 关于“挨”字词性问题第28-30页
四、C的语义特征第30-39页
 (一) 语义配价特征第30-34页
  1、[多价性]第30-33页
  2、配价特征与句子形成的动元数量第33-34页
 (二) 语义情状特征第34-37页
  1、动词群[+动作性][+结果性]第34-35页
  2、名词群[+影响性]第35-36页
  3、形容词群[+致使性]第36-37页
 (三) 语义色彩特征第37-39页
五、“挨”字句与其他遭受句及“被”字句的异同第39-42页
 (一) 与其他遭受句的异同第39-40页
 (二) 与“被”字句的异同第40-42页
结语第42-43页
注释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6页
后记第46-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高级泰国留学生汉语集合量词习得情况考察分析
下一篇:段注“浑言”“析言”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