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声语言诠释印象之美--德彪西钢琴曲集《意象集》Ⅰ的和声技法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引言 | 第8-11页 |
| 第一节 选题依据及分析方法 | 第8页 |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8-9页 |
| 第三节 研究目的 | 第9-11页 |
| 第一章 德彪西及“印象主义”音乐风格的起源 | 第11-19页 |
| ·德彪西的生平经历及其创作风格的形成 | 第11-12页 |
| ·多元文化对德彪西音乐创作的影响 | 第12-15页 |
| ·孕育印象主义音乐的文化氛围 | 第12-14页 |
| ·法国民族音乐的影响 | 第14-15页 |
| ·异国音乐语言的启发 | 第15页 |
| ·德彪西的创作历程 | 第15-19页 |
| 第二章 《意象集》Ⅰ中创作技法特点的分析与研究 | 第19-42页 |
| ·调式调性的呈现方式 | 第19-37页 |
| ·传统大小调 | 第19-20页 |
| ·全音阶人工调式 | 第20-28页 |
| ·五声调式 | 第28-30页 |
| ·中古调式 | 第30-31页 |
| ·调性呈现 | 第31-35页 |
| ·调性模糊 | 第35-37页 |
| ·作品结构特点 | 第37-42页 |
| ·嵌入式 | 第37-38页 |
| ·交叠式 | 第38-39页 |
| ·非规整性自由化结构 | 第39-42页 |
| 第三章 《意象集》Ⅰ的和声构成 | 第42-76页 |
| ·和弦结构及音响色彩 | 第42-60页 |
| ·平行和弦 | 第42-45页 |
| ·全音阶和弦 | 第45-47页 |
| ·非三度叠置和弦 | 第47-50页 |
| ·高叠和弦 | 第50-52页 |
| ·附加音和弦 | 第52-54页 |
| ·持续音和弦 | 第54-56页 |
| ·复合和弦 | 第56-60页 |
| ·和声序进逻辑及运用 | 第60-76页 |
| ·传统功能和声进行 | 第60-62页 |
| ·平行进行 | 第62-69页 |
| ·全音阶和弦进行 | 第69-71页 |
| ·半音化进行 | 第71-73页 |
| ·和声游移进行 | 第73-76页 |
| 第四章 德彪西在作品中对印象的诠释 | 第76-78页 |
| 结语 | 第78-79页 |
| 致谢 | 第79-80页 |
| 主要参考著作及文献 | 第80-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