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目录 | 第10-13页 |
1 绪论 | 第13-21页 |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第13-14页 |
·意义 | 第13页 |
·目的 | 第13-14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 第14-16页 |
·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文献综述 | 第16-18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创新点及技术路线 | 第18-21页 |
·创新点 | 第18-20页 |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2 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理论框架 | 第21-33页 |
·概念界定 | 第21-23页 |
·企业 | 第21-22页 |
·企业社会责任 | 第22-23页 |
·企业社会责任建设 | 第23页 |
·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影响因素 | 第23-25页 |
·外部因素 | 第23-24页 |
·内部因素 | 第24-25页 |
·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理论基础 | 第25-30页 |
·卡罗尔层次责任理论 | 第25-26页 |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26页 |
·国际 SA8000 社会责任认证理论 | 第26-27页 |
·企业文化理论 | 第27-30页 |
·企业社会责任建设遵循科学发展观指导的必要性 | 第30-33页 |
·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 | 第30页 |
·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要求 | 第30-31页 |
·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趋势 | 第31页 |
·满足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需要 | 第31-33页 |
3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历史考察及存在问题和原因分析 | 第33-41页 |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历史考察 | 第33-35页 |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萌芽阶段 | 第33页 |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发展演变阶段 | 第33-34页 |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内涵丰富阶段 | 第34页 |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认识深化提高阶段 | 第34-35页 |
·当前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35-38页 |
·企业承担经济责任忽视资源可持续利用 | 第35-36页 |
·企业承担法律责任观念相对薄弱 | 第36-37页 |
·企业承担伦理责任缺乏具体安全保护措施 | 第37页 |
·企业承担慈善责任体制尚不完善 | 第37-38页 |
·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8-41页 |
·企业缺乏履行社会责任意识 | 第38页 |
·政府没有充分行使调节职能 | 第38-39页 |
·社会监督和评价体系不完善 | 第39页 |
·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 第39-41页 |
4 发达国家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措施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41-50页 |
·发达国家企业社会责任构建的历程 | 第41-45页 |
·发达国家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 第41-43页 |
·发达国家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认知演变 | 第43-44页 |
·发达国家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标准 | 第44-45页 |
·典型发达国家和组织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中的举措 | 第45-47页 |
·欧盟 | 第45-46页 |
·美国 | 第46-47页 |
·日本 | 第47页 |
·发达国家推行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经验启示 | 第47-50页 |
·政府是确保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角色 | 第48页 |
·严密的法律体系是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重要保障 | 第48-49页 |
·社会监督体系是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重要动力 | 第49-50页 |
5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体系构建 | 第50-61页 |
·企业层面的建设 | 第50-55页 |
·强化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自愿和自律意识 | 第50页 |
·明确全新的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目标 | 第50-52页 |
·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 | 第52-55页 |
·在对外贸易中贯彻国际 SA8000 标准 | 第55页 |
·政府层面的建设 | 第55-58页 |
·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 第55-56页 |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 第56-57页 |
·制定科学的社会责任评价体系 | 第57-58页 |
·社会层面的建设 | 第58-61页 |
·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理论研究 | 第58页 |
·强化社会群体对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监督作用 | 第58-59页 |
·充分发挥民间非政府组织的力量 | 第59-61页 |
6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作者简历 | 第65-67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7-68页 |
详细摘要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