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РЕЗЮМЕ | 第3-8页 |
绪论 | 第8-12页 |
一、“动词-客体”语义构造研究概况 | 第8-10页 |
二、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 第10-11页 |
三、本课题研究的新意 | 第11页 |
四、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对象及任务 | 第11-12页 |
第一章 俄语客体题元 | 第12-26页 |
第一节 客体题元的概念 | 第12-19页 |
一、客体题元角色 | 第13-16页 |
(一) 受事 | 第13-14页 |
(二) 成事 | 第14-15页 |
(三) 对事 | 第15-16页 |
(四) 位事 | 第16页 |
二、客体与论元 | 第16-19页 |
(一) 二格形式客体论元 | 第17页 |
(二) 三格形式客体论元 | 第17-18页 |
(三) 四格形式客体论元 | 第18页 |
(四) 五格形式客体论元 | 第18页 |
(五) 六格形式客体论元 | 第18-19页 |
第二节 客体在动词句子语义建构中的作用 | 第19-21页 |
第三节 客体区分动词句子情景─事件的作用 | 第21-26页 |
一、题元角色不同区分为不同的情景─事件 | 第21-22页 |
二、题元句法性能不同区分为不同的情景─事件 | 第22-24页 |
三、题元词语义属性不同区分为不同的情景─事件 | 第24-26页 |
第二章 客体与动词语义类之间的关系 | 第26-48页 |
第一节 关于原型受事 | 第26-27页 |
第二节 受事的变化性 | 第27页 |
第三节 原型受事客体的强弱等级 | 第27-28页 |
第四节 非原型受事客体与动词的语义关联 | 第28-29页 |
第五节 “动词-客体”语义构造的分析:客体与动词语义次范畴的关系 | 第29-43页 |
一、各种体力或物理行为动词与客体题元角色 | 第30-36页 |
二、感知行为动词与客体题元角色 | 第36-37页 |
三、各种心智─心理活动动词与客体题元角色 | 第37页 |
四、各种智力活动动词与客体题元角色 | 第37-38页 |
五、各种关系意义动词与客体题元角色 | 第38-40页 |
六、各种感情意义动词与客体题元角色 | 第40-41页 |
七、各种抽象意义动词与客体题元角色 | 第41-43页 |
第六节 动词与双客体题元之间的语义关系 | 第43-48页 |
一、表“给予”行为 | 第43-44页 |
二、涉及事物的面的行为 | 第44-45页 |
三、涉及事物的点的行为 | 第45-46页 |
四、涉及事物某一部位(以事物某一部位为着力点)的行为 | 第46页 |
五、表面磨擦的方式涉及事物的行为 | 第46-47页 |
六、表“奖惩”行为的动词客体题元的语义角色 | 第47-48页 |
第三章 动词客体的指称性能 | 第48-52页 |
第一节 关于客体题元的指称 | 第48-49页 |
第二节 客体的指称类别 | 第49-52页 |
一、定指 | 第49-50页 |
二、不定指 | 第50页 |
三、类指 | 第50-51页 |
四、泛指 | 第51页 |
五、纯存在所指 | 第51页 |
六、假设性有指 | 第51-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