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4页 |
引言 成为理论与实践的互译者 | 第14-20页 |
第一章 研究的背景和问题 | 第20-42页 |
·一个源于教学实践的问题 | 第20-24页 |
·教师个人知识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直接支撑 | 第20-21页 |
·教师个人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 | 第21-23页 |
·关注教师个人知识体现了教育研究者的社会使命感 | 第23-24页 |
·存在着大量有价值、未被编码和阐释的教师个人知识 | 第24页 |
·教师知识研究的两种轨迹 | 第24-35页 |
·教师个人知识的涵义与内容 | 第26-28页 |
·教师个人知识的表征形式 | 第28-29页 |
·教师个人知识的影响因素 | 第29-32页 |
·教师个人知识的获取途径 | 第32页 |
·专家与新手教师个人知识 | 第32-34页 |
·国内教师个人知识研究概述 | 第34-35页 |
·研究的目的与问题 | 第35-36页 |
·研究的方法与过程 | 第36-40页 |
·研究的阶段 | 第37页 |
·研究样本的选择 | 第37-39页 |
·研究资料的收集 | 第39页 |
·研究中的写作方式 | 第39-40页 |
·本文的结构 | 第40-42页 |
第二章 教师个人知识的立体建构 | 第42-59页 |
·知识观的多维思考 | 第42-46页 |
·什么是个人知识 | 第46-49页 |
·教师个人知识的立体建构 | 第49-59页 |
·教师个人知识的特性 | 第50-52页 |
·教师个人知识的不同类型 | 第52-56页 |
·教师个人知识的表征形式 | 第56-59页 |
第三章 教师个人知识的思维表征 | 第59-77页 |
·心理学视角中教师个人知识的思维表征 | 第59-66页 |
·教师陈述性知识的思维表征 | 第60-63页 |
·教师程序性知识的思维表征 | 第63-64页 |
·教师个人知识的综合思维表征——图式 | 第64-66页 |
·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知识的命题表征差异 | 第66-70页 |
·教师的不同发展阶段 | 第66-68页 |
·各发展阶段教师本体性知识的命题表征差异 | 第68-70页 |
·新手与专家教师教学图式表征的差异 | 第70-77页 |
·新手与专家教师预设教学图式的差异 | 第71-73页 |
·新手与专家教师展现图式的差异 | 第73-74页 |
·新手与专家教师再现图式的差异 | 第74-77页 |
第四章 教师个人知识的语言表征——教育隐喻与行话 | 第77-98页 |
·隐喻与教育隐喻 | 第77-80页 |
·隐喻 | 第77-79页 |
·教育隐喻 | 第79-80页 |
·教育隐喻是重要的认知与研究工具 | 第80-85页 |
·教育隐喻的认知价值 | 第80-83页 |
·教育隐喻的研究价值 | 第83-85页 |
·教师职业言语中的教育隐喻 | 第85-95页 |
·教师教学言语的特性 | 第85-88页 |
·教师教学言语的分析框架 | 第88-93页 |
·教师书面言语中的隐喻表达 | 第93-95页 |
·教育行话 | 第95-98页 |
第五章 教师个人知识的行为表征(一)—教育智慧 | 第98-121页 |
·智慧是什么 | 第98-101页 |
·教育智慧 | 第101-104页 |
·公开课场景中的教学智慧 | 第104-121页 |
·教学设计中的智慧性行为 | 第106-111页 |
·借班导课中的智慧性行为 | 第111-114页 |
·偶发事件处理中的智慧性行为 | 第114-117页 |
·结课的智慧性行为 | 第117-121页 |
第六章 教师个人知识的行为表征(二)——教学疾病 | 第121-140页 |
·教学疾病研究的价值思考 | 第121-123页 |
·教学疾病的具体表现 | 第123-128页 |
·教学失明 | 第124-125页 |
·教学失聪 | 第125-127页 |
·教学失范 | 第127页 |
·教学失控 | 第127-128页 |
·不同情景中的教学疾病 | 第128-136页 |
·教学目标失偏 | 第128-130页 |
·教学材料失量 | 第130-132页 |
·教学方式失效 | 第132-134页 |
·教学过程失控 | 第134-136页 |
·教学疾病的反思策略 | 第136-140页 |
·撰写反思 | 第136-137页 |
·分析反思 | 第137-138页 |
·疏导反思 | 第138-140页 |
第七章 教师个人知识发展个案研究 | 第140-160页 |
·研究的论题与假设 | 第141页 |
·研究概述 | 第141-143页 |
·研究对象的确定 | 第141页 |
·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 第141-142页 |
·研究的效度 | 第142-143页 |
·研究者的角色与伦理 | 第143页 |
·研究的结论与分析 | 第143-160页 |
·教学形象 | 第143-149页 |
·个人经历 | 第149-156页 |
·职业自我 | 第156-160页 |
第八章 研究的结论、建议与局限性 | 第160-166页 |
·研究的结论 | 第160-162页 |
·基于研究结论的建议 | 第162-164页 |
·注重教师本体性知识的发展 | 第162-163页 |
·发挥教师教育隐喻与教育行话的教育功能 | 第163页 |
·彰现蕴涵于教师群体中的教育智慧与教学风格 | 第163-164页 |
·局限性与未来研究方向 | 第164-166页 |
附录 1: 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问卷 | 第166-170页 |
附录 2: 小学数学教师个人知识调查问卷 | 第170-175页 |
附录 3: 小学教师教学知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 第175-181页 |
附录 4: 小学数学教师个人知识调研答卷 | 第181-188页 |
参考文献 | 第188-194页 |
后记 | 第194-1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