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1. 前言 | 第9-13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1页 |
| ·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 第11页 |
| ·论文总体结构 | 第11-13页 |
| 2. 应收账款管理的理论框架 | 第13-26页 |
| ·应收账款的管理目标和内容 | 第13-15页 |
| ·应收账款的管理目标 | 第13-14页 |
| ·应收账款管理的内容 | 第14-15页 |
| ·健全内部管理机构,完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 | 第15-16页 |
| ·客户资信管理 | 第16-18页 |
| ·客户信息管理的原则 | 第16-17页 |
| ·实行客户资信管理制度 | 第17-18页 |
| ·信用政策制定 | 第18-20页 |
| ·信用政策的选择 | 第20-22页 |
| ·信用政策的选择 | 第20-21页 |
| ·合理应用信用政策 | 第21-22页 |
| ·建立赊销管理的授信制度 | 第22页 |
| ·应收账款管理的分析和评价 | 第22-23页 |
| ·应收账款的评价指标 | 第22-23页 |
| ·分析评价方法 | 第23页 |
| ·收账政策 | 第23-26页 |
| 3. HTTX 公司应收账款现状分析 | 第26-32页 |
| ·公司基本情况简介 | 第26-27页 |
| ·应收账款现状分析 | 第27-28页 |
| ·应收账款余额情况 | 第27页 |
| ·应收账款的客户单位情况 | 第27-28页 |
| ·应收账款账龄情况 | 第28页 |
| ·应收账款现状对公司经营发展的影响 | 第28-32页 |
| ·报表不能反应企业真实的经营成果和资产负债情况 | 第29-30页 |
| ·加速现金流出,使企业出现支付危机 | 第30页 |
| ·收款周期延长,增加了企业的总成本,减少了企业利润 | 第30-32页 |
| 4. HTTX 公司应收账款形成的原因分析 | 第32-39页 |
| ·公司外部因素影响 | 第32-34页 |
| ·社会方面的原因 | 第32-33页 |
| ·购买方企业的原因 | 第33页 |
| ·公司的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 | 第33-34页 |
| ·公司内部管理原因 | 第34-39页 |
| ·机构职责划分不清、没有建立明确的管理责任制度 | 第34-35页 |
| ·信用管理薄弱、没有建立有效信用管理制度 | 第35页 |
| ·合同管理不善,购销双方权利义务不明确 | 第35-36页 |
| ·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健全,没有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 | 第36-37页 |
| ·没有建立合理、有效的收账程序和讨债方法 | 第37-39页 |
| 5. HTTX 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的对策 | 第39-54页 |
| ·明确应收账款管理职责 | 第39-41页 |
| ·完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 | 第41-42页 |
| ·对客户进行分类管理 | 第42-44页 |
| ·收集并分析客户信息 | 第42-43页 |
| ·对客户进行分类管理 | 第43-44页 |
| ·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 | 第44-47页 |
| ·针对不同类别客户实行松紧不同的信用标准 | 第44页 |
| ·信用额度的确定 | 第44-45页 |
| ·货款回收期的规定 | 第45-46页 |
| ·信用政策的管理 | 第46-47页 |
| ·明确应收款项的催收管理责任 | 第47-48页 |
| ·财务部的催收管理责任 | 第47页 |
| ·市场部的催收管理责任 | 第47-48页 |
| ·加强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 | 第48-51页 |
|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落实各项管理制度 | 第48-49页 |
| ·建立健全赊销审批和备案制度 | 第49页 |
| ·加强合同管理,规范经营行为 | 第49页 |
| ·加强销售业务处理过程的监控 | 第49-50页 |
| ·做好基础记录工作,对应收账款定期进行分析 | 第50页 |
| ·实行定期对账制度,确保债权金额正确有效 | 第50-51页 |
| ·定期召开应收账款专题会议,对货款回笼和信用政策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和分析 | 第51页 |
| ·进行应收账款追踪分析和管理服务 | 第51页 |
| ·改进奖惩措施,完善绩效考核体系 | 第51-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5页 |
| 后记 | 第55-57页 |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