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多孔淀粉的制备及其性质的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前言 | 第9-15页 |
1 多孔淀粉的概述 | 第9-10页 |
2 多孔淀粉的研究历史 | 第10-11页 |
3 多孔淀粉的制备 | 第11-12页 |
4 多孔淀粉的应用 | 第12-13页 |
5 目的和意义 | 第13-15页 |
第一章 大米多孔淀粉制备工艺的研究 | 第15-3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5-17页 |
·材料 | 第15-16页 |
·试验方法 | 第16页 |
·分析方法 | 第16-17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17-37页 |
·生淀粉酶的确定 | 第17-22页 |
·原料淀粉的确定 | 第22-25页 |
·酶解工艺条件的优化 | 第25-34页 |
·制备多孔淀粉的影响因素 | 第34-37页 |
3 小结 | 第37-38页 |
第二章 多孔淀粉质量指标的确定 | 第38-4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8-39页 |
·材料 | 第39页 |
·试验方法 | 第39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39-43页 |
·电子扫描显微镜SEM观察 | 第39-40页 |
·开孔率的计算 | 第40页 |
·堆积密度 | 第40-41页 |
·吸附率 | 第41-43页 |
3 小结 | 第43-44页 |
第三章 多孔淀粉的应用 | 第44-50页 |
1 多孔淀粉吸附粉末咖啡香精 | 第44-46页 |
·吸附、解吸气态咖啡香精 | 第44-45页 |
·咀嚼模拟效果 | 第45-46页 |
2 多孔淀粉在粉末酱油中的应用 | 第46-49页 |
·粉末酱油的喷雾干燥 | 第46-47页 |
·粉末酱油还原后的风味含量 | 第47页 |
·酱油的色率和红色指数 | 第47-48页 |
·酸度和氨态氮 | 第48页 |
·粉末酱油的吸潮性 | 第48-49页 |
3 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讨论和结论 | 第50-52页 |
1 讨论 | 第50-51页 |
2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作者简介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