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音乐技术理论与方法论文--声乐理论论文

声乐教学中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策略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英文摘要第4-8页
引言第8-9页
第一章、关于非智力因素第9-11页
 一、非智力因素概念的提出第9-10页
 二、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第10-11页
  ㈠、 区别第10页
  ㈡、 联系第10-11页
第二章、声乐教学中研究非智力因素的必要性第11-14页
 一、心理学与声乐教学第11页
 二、非智力因素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第11-13页
  ㈠、 定向作用第12页
  ㈡、 促进作用第12页
  ㈢、 协调作用第12页
  ㈣、 维持作用第12页
  ㈤、 稳定作用第12-13页
 三、研究非智力因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第13-14页
第三章、非智力因素在声乐教学中的表现形式及作用第14-23页
 一、动机第14-15页
  ㈠、 动机的概念第14页
  ㈡、 引起动机的因素第14页
  ㈢、 动机的分类第14-15页
 二、兴趣第15-16页
  ㈠、 什么是兴趣第15页
  ㈡、 兴趣在声乐教学中的意义第15-16页
 三、情感第16-19页
  ㈠、 概述第16页
  ㈡、 声乐情感表现的主要来源第16页
  ㈢、 声乐艺术情感的特征第16-18页
  ㈣、 声乐教学中情感培养的重要性第18-19页
  ㈤、 演唱过程中影响感情表达的因素第19页
 四、意志第19-21页
  ㈠、 概述第19-20页
  ㈡、 基本特征第20页
  ㈢、 基本过程第20页
  ㈣、 意志活动的规律第20-21页
 五、性格第21-23页
  ㈠、 概述第21页
  ㈡、 性格对声乐教学的影响第21-23页
第四章、声乐教学中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途径第23-41页
 一、动机的培养第23-25页
  ㈠、 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第23页
  ㈡、 创造各种可能性,促进学习动机的产生第23-24页
  ㈢、 教学过程中通过培养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第24页
  ㈣、 通过正确评价和适当的表扬、鼓励,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第24页
  ㈤、 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第24-25页
  ㈥、 加强艺术实践,不断满足引起学习的需要和兴趣第25页
 二、兴趣的培养第25-27页
  ㈠、 明确学习的目的、任务和结果,培养学生对学习的间接兴趣第25页
  ㈡、 系统、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第25页
  ㈢、 利用科学、丰富的教学方法,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25-26页
  ㈣、 通过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兴趣第26-27页
  ㈤、 使学生获得成功感,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27页
  ㈥、 加强声乐实践,巩固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第27页
 三、情感的培养第27-34页
  ㈠、 培养学生对声乐艺术的热爱之情第28页
  ㈡、 整合教材内容,挖掘教学资源第28页
  ㈢、 培养学生对作品情感的把握能力第28-30页
  ㈣、 培养学生对作品情感的表现能力第30-32页
  ㈤、 加强教师范唱的感染力量第32-33页
  ㈥、 发挥合作教学的功能第33页
  ㈦、 教师情感的特殊功能第33页
  ㈧、 师生全心投入,共同培养情感教学的整体美第33-34页
 四、意志的培养第34-36页
  ㈠、 明确学习目标,树立远大理想第34页
  ㈡、 锤炼意志,树立自信第34-35页
  ㈢、 以情促意,巩固意志行为第35页
  ㈣、 消除急躁心理,锻炼毅力第35-36页
  ㈤、 发挥榜样的教育作用,培养学生坚强意志第36页
  ㈥、 因人制宜,加强个别引导第36页
  ㈦、 培养优良的意志品质,发扬学习声乐的刻苦精神第36页
 五、性格的培养第36-41页
  ㈠、 正确把握学生的心理与个性特点,因材施教第37页
  ㈡、 培养学生的自信意识,巩固教学成果第37-38页
  ㈢、 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的能力第38页
  ㈣、 培养学生适应歌唱环境的能力第38页
  ㈤、 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第38页
  ㈥、 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造能力第38-39页
  ㈦、 克服紧张情绪,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第39页
  ㈧、 在性格培养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第39页
  ㈨、 增加演出实践,培养成熟的心理素质第39-41页
结语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4页
后记第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西蒙·波伏娃的他者概念之探析
下一篇:小词汇量汉语孤立词语音识别的理论与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