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1页 |
1.1 课题研究的学术意义和实用价值 | 第9页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内容 | 第9-10页 |
1.3 主要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0-11页 |
2 问题的提出 | 第11-19页 |
2.1 国有企业绩效评价的述评 | 第11-16页 |
2.2 存在问题分析 | 第16-19页 |
2.2.1 导致资源浪费,经济结构不合理 | 第16页 |
2.2.2 主要以财务方面指标为主 | 第16-17页 |
2.2.3 严重削弱了企业实施长期战略目标管理的积极性 | 第17页 |
2.2.4 致使财务数据严重失真 | 第17页 |
2.2.5 业绩评价协同性差,整体功能发挥困难 | 第17-19页 |
3 平衡计分法的思想和方法 | 第19-25页 |
3.1 平衡计分卡系统的原理 | 第19-22页 |
3.2 国内外应用平衡计分法的情况 | 第22-23页 |
3.3 应用平衡计分法的基本条件 | 第23-25页 |
3.3.1 组织必须至少是一个完整的战略业务单元 | 第23页 |
3.3.2 面临的竞争压力大且为企业所感知 | 第23页 |
3.3.3 以目标、战略为导向的企业 | 第23-24页 |
3.3.4 适用于具有协商式或民主式领导体制的企业 | 第24页 |
3.3.5 组织的战略目标要能够分解 | 第24页 |
3.3.6 成本管理水平高,相应配套制度健全 | 第24-25页 |
4 QJM公司背景分析 | 第25-32页 |
4.1 公司历史沿革及产品介绍 | 第25-27页 |
4.1.1 公司历史沿革 | 第25-26页 |
4.1.2 产品介绍 | 第26-27页 |
4.2 市场状况 | 第27-30页 |
4.3 公司绩效评价现状 | 第30-32页 |
5 平衡计分法在QJM公司的应用实例研究 | 第32-50页 |
5.1 建立公司的远景与战略 | 第32-36页 |
5.1.1 竞争策略分析 | 第32-35页 |
5.1.2 公司远景和战略 | 第35-36页 |
5.2 明确公司目标 | 第36-39页 |
5.2.1 财务方面 | 第36-37页 |
5.2.2 顾客方面 | 第37-38页 |
5.2.3 内部经营过程方面 | 第38页 |
5.2.4 学习与成长方面 | 第38-39页 |
5.3 分析确认关键成功指标 | 第39-43页 |
5.4 层层分解指标,明确各部门的平衡计分卡 | 第43-46页 |
5.5 平衡计分卡与报酬奖励制度挂钩 | 第46-47页 |
5.6 反馈和修正 | 第47-50页 |
6 对应用实践的研究与思考 | 第50-57页 |
6.1 取得成效 | 第50-53页 |
6.1.1 促使员工思想观念和行为的根本改变 | 第50页 |
6.1.2 促进了企业目标的完成 | 第50-52页 |
6.1.3 全面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实力 | 第52页 |
6.1.4 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增强了企业活力 | 第52-53页 |
6.1.5 能够客观评价企业的真实业绩 | 第53页 |
6.2 问题与思考 | 第53-57页 |
6.2.1 平衡计分法的功能和作用不能盲目扩大 | 第53页 |
6.2.2 关键成功因素的确认欠缺科学性 | 第53-54页 |
6.2.3 报酬奖励制度与评价指标的衔接比较困难 | 第54-55页 |
6.2.4 该方法要上升为评价标准还需深入研究 | 第55页 |
6.2.5 员工素质提高是推行平衡计分法的关键 | 第55-56页 |
6.2.6 业绩指标的权数确定问题值得探讨 | 第56-57页 |
7 结论 | 第57-60页 |
7.1 平衡计分法基本原理的确适用于国有企业 | 第58页 |
7.2 存在问题及建议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