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机器人技术论文--机器人论文--智能机器人论文

刚体姿态控制及其在机器人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第一章 绪论第1-22页
 1.1 引言第12-14页
 1.2 刚体姿态控制第14-17页
  1.2.1 研究发展概况第14-17页
 1.3 机器人控制第17-19页
  1.3.1 目前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7-19页
 1.4 本文研究工作的目标第19-20页
 1.5 各章的主要研究内容和贡献第20-22页
第二章 刚体运动的描述第22-38页
 2.1 刚体位置的描述第22-23页
  2.1.1 位置矢量第22-23页
  2.1.2 刚体平移运动第23页
 2.2 刚体姿态的描述第23-36页
  2.2.1 姿态矩阵法第24-28页
  2.2.2 欧拉角法第28-31页
  2.2.3 旋转变换通式第31-32页
  2.2.4 刚体姿态的四元数描述第32-34页
  2.2.5 刚体姿态的Rodrigues参数描述第34-36页
 2.3 本章小结第36-38页
第三章 刚体姿态的调节控制第38-60页
 3.1 刚体姿态调节问题的数学模型第38-42页
  3.1.1 动力学方程第38-39页
  3.1.2 基于四元数的运动学方程第39-40页
  3.1.3 基于Rodrigues参数的运动学方程第40-41页
  3.1.4 刚体姿态调节问题的描述第41-42页
 3.2 基于单位四元数的刚体姿态调节控制第42-48页
  3.2.1 状态反馈调节控制第42-46页
  3.2.2 输出反馈调节控制第46-48页
 3.3 基于Rodrigues参数的刚体姿态调节控制第48-54页
  3.3.1 状态反馈调节控制第49-51页
  3.3.2 输出反馈调节控制第51-54页
 3.4 刚体姿态的鲁棒自适应控制第54-58页
  3.4.1 动力学方程中的不确定性第54页
  3.4.2 基于单位四元数的自适应控制律设计第54-56页
  3.4.3 基于Rodrigues参数的自适应控制律设计第56-58页
 3.5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第四章 刚体姿态的跟踪控制第60-87页
 4.1 非线性系统的L_2增益分析理论第60-64页
 4.2 刚体姿态跟踪问题的数学模型第64-67页
  4.2.1 动力学方程第64页
  4.2.2 基于误差四元数的运动学方程第64-66页
  4.2.3 基于误差Rodrigues参数的运动学方程第66-67页
 4.3 基于误差四元数的鲁棒跟踪控制第67-73页
  4.3.1 问题描述第67-68页
  4.3.2 控制器设计第68-71页
  4.3.3 控制器的鲁棒性分析第71-73页
 4.4 基于古典的误差Rodrigues参数的鲁棒跟踪控制第73-78页
  4.4.1 问题描述第73-74页
  4.4.2 控制器设计第74-76页
  4.4.3 控制器的鲁棒性分析第76-78页
 4.5 基于修正的误差Rodrigues参数的鲁棒跟踪控制第78-85页
  4.5.1 问题描述第78-79页
  4.5.2 控制器设计第79-80页
  4.5.3 控制器的鲁棒性分析第80-82页
  4.5.4 数值仿真第82-85页
 4.6 本章小结第85-87页
第五章 机器人控制第87-117页
 5.1 刚体机器人的动力学方程及其性质第87-91页
  5.1.1 刚体机器人的动力学方程第87-89页
  5.1.2 2R机械手动力学方程实例第89-91页
 5.2 机器人末端执行器姿态控制第91-97页
  5.2.1 末端执行器的动力学与运动学方程第91-93页
  5.2.2 状态反馈控制律第93-94页
  5.2.3 输出反馈控制律第94-97页
 5.3 刚体机器人的跟踪控制第97-101页
  5.3.1 计算力矩控制律第97-99页
  5.3.2 PD控制第99-101页
 5.4 刚体机器人调节控制第101-106页
  5.4.1 简单的PD控制律第101页
  5.4.2 不含关节速度的PD控制律第101-103页
  5.4.3 具有常数重力补偿的PD控制律第103-104页
  5.4.4 具有常数重力补偿的输出反馈控制律第104-106页
 5.5 弹性关节机器人的控制第106-110页
  5.5.1 弹性关节机器人动力学方程及其性质第106-107页
  5.5.2 PD控制律第107-108页
  5.5.3 输出反馈控制律第108-110页
 5.6 考虑时滞的机器人控制系统第110-115页
  5.6.1 多时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第111-113页
  5.6.2 多时滞线性系统的镇定及控制器设计第113-114页
  5.6.3 算例第114-115页
 5.7 本章小结第115-117页
总结与展望第117-123页
参考文献第123-132页
致谢第132-13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从事科研工作的情况第136-137页

论文共1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井下可见光视频成像系统研究与设计
下一篇:高磷诱导及膦甲酸钠干预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