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引言 | 第13-14页 |
第一章 研究性学习的历史考察 | 第14-17页 |
·古代研究性学习思想的萌芽 | 第14页 |
·近代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的发现教学思想 | 第14页 |
·杜威(John Dewey)、施瓦布(J.Schwab)的研究性学习思想 | 第14-15页 |
·杜威的研究性学习思想 | 第15页 |
·施瓦布(J.Schwab)的探究教学思想 | 第15页 |
·近年来我国研究性学习的政策规定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研究性学习的界定和特点 | 第17-21页 |
·研究性学习的概况 | 第17-18页 |
·研究性学习的定位 | 第17-18页 |
·作为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 | 第17页 |
·性质的定位 | 第17页 |
·目标的定位 | 第17-18页 |
·内容的定位 | 第18页 |
·教学方式的定位 | 第18页 |
·评价的定位 | 第18页 |
·作为课程的研究性学习 | 第18页 |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 第18-21页 |
·过程性与应用性 | 第19页 |
·主体性与体验性 | 第19页 |
·开放性与实践性 | 第19页 |
·问题性与生成性 | 第19-21页 |
第三章 英语课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必要性与可行性 | 第21-29页 |
·必要性 | 第21-26页 |
·学生发展的需要 | 第21-24页 |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 | 第21-22页 |
·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 第22-24页 |
·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做人 | 第24页 |
·教学改革的要求 | 第24-26页 |
·促进了教学与课程的融合 | 第24-25页 |
·实现了学科知识的整合 | 第25-26页 |
·突破了课堂时空的局限 | 第26页 |
·可行性 | 第26-29页 |
·英语课与研究性学习内容上都具有开放性 | 第26-27页 |
·英语课与研究性学习"问题"产生都具有不可预设性 | 第27页 |
·英语课与研究性学习教学目标均重能力性 | 第27-29页 |
第四章 目前英语课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 | 第29-34页 |
·观念的误导 | 第29-31页 |
·认为研究性学习的宗旨是培养"理性的人",即开发人的智力 | 第29页 |
·认为开展研究性学习会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 | 第29-30页 |
·认为研究性学习仅仅是学科内容的深化 | 第30页 |
·把研究性学习简单化、平庸化 | 第30-31页 |
·方法上的偏差 | 第31-34页 |
·教师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 | 第31页 |
·学生放弃了自主性 | 第31-32页 |
·家庭和社会舆论的压力 | 第32页 |
·教学教法的重知识性和评价的单一性 | 第32-33页 |
·管理机构的设置不尽合理 | 第33-34页 |
第五章 英语课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策略及方法 | 第34-45页 |
·宏观教学策略及实施要点 | 第34-41页 |
·民主性策略 | 第34-36页 |
·尊重与信任学生 | 第34-35页 |
·教师角色的变化 | 第35-36页 |
·增进师生的交流与合作 | 第36页 |
·活动性策略 | 第36-38页 |
·强调活动的非结构性 | 第37页 |
·强调活动的主体性 | 第37-38页 |
·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 | 第38页 |
·生活性策略 | 第38-39页 |
·把教学内容的来源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 第39页 |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 第39页 |
·教学中营造一个生活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 第39页 |
·合作性策略 | 第39-41页 |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技能 | 第40页 |
·科学的小组构建及分工协作 | 第40-41页 |
·组织好学生交流、讨论 | 第41页 |
·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即微观)教学策略和方法 | 第41-45页 |
·选题的策略和方法 | 第41-43页 |
·转变观念,培养问题意识 | 第41-42页 |
·分析指导,确定课题 | 第42-43页 |
·课题实施的策略及方法 | 第43-44页 |
·相关知识背景的指导 | 第43页 |
·收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指导 | 第43-44页 |
·成果形成的策略及方法 | 第44-45页 |
·选择成果的表现形式 | 第44页 |
·总结表彰与成绩评定 | 第44-45页 |
第六章 英语课研究性学习的实验设计 | 第45-48页 |
·实验假设 | 第45页 |
·实验对象 | 第45页 |
·实验材料 | 第45页 |
·实验时间 | 第45页 |
·实验设计 | 第45-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附录:问卷调查 | 第49-52页 |
注释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