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4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9页 |
二、研究依据 | 第9-13页 |
三、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13-14页 |
第一章 新时期全国中考语文命题改革历程回顾与现状研究 | 第14-27页 |
第一节 新课程背景下的全国中考语文命题改革历程回顾 | 第14-19页 |
一、中考语文命题改革的背景 | 第14-15页 |
二、中考语文改革的启动 | 第15-17页 |
三、中考语文改革的里程碑 | 第17-19页 |
第二节 新课程理念下的中考语文试卷现状分析 | 第19-27页 |
一、试卷概况 | 第19-20页 |
二、考查方式 | 第20-26页 |
三、考试方式的多样化 | 第26-27页 |
第二章 2001—2006 年乌兰察布市中考语文自主命题现状分析 | 第27-63页 |
第一节 乌兰察布市自主命题状况分析 | 第27-37页 |
一、乌兰察布市中考自主命题的回顾 | 第27-28页 |
二、乌兰察布市中考考试大纲相对粗疏、命题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 第28-37页 |
第二节 2001-2006 年乌兰察布市中考语文自主命题试卷的优点 | 第37-55页 |
一、依纲扣本 | 第37-39页 |
二、平稳而简约 | 第39页 |
三、微变和小新 | 第39-55页 |
第三节 乌兰察布市中考试卷的缺漏与不足 | 第55-63页 |
一、人文关怀的缺漏 | 第55-56页 |
二、对综合性学习考察的缺漏 | 第56-58页 |
三、汉字书写的缺漏 | 第58-59页 |
四、口语交际的缺漏 | 第59-60页 |
五、缺少地方特点 | 第60-61页 |
六、创新不足,突破不够 | 第61页 |
七、探究不足 | 第61-62页 |
八、照搬其它地区的中考原题 | 第62-63页 |
第三章 对乌兰察布市语文中考命题的建议 | 第63-71页 |
第一节 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 第63页 |
第二节 吃透课标、把握特点、用好工具、科学命题 | 第63-68页 |
一、以课标为命题依据 | 第63-64页 |
二、遵循中考命题原则 | 第64页 |
三、正确把握中考语文命题的特点 | 第64-65页 |
四、用好科学的命题工具 | 第65-68页 |
第三节 对乌兰察布市语文中考试卷的编制问题的探讨 | 第68-71页 |
第四章 正确发挥中考的导向作用,促进语文教学的健康发展 | 第71-79页 |
一、语文学习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第71-74页 |
二、日常语文学习和教学中的应对措施 | 第74-79页 |
结语 | 第79-80页 |
注释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附录 | 第85-104页 |
附录一: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中考语文试题选录(2005年) | 第85-93页 |
附录二: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中考语文试题选录(2006年) | 第93-101页 |
附录三:2006 年乌兰察布市中考语文试卷调查 | 第101-104页 |
致谢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