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两性职业选择差异的心理因素研究--以农村转移就业者为例
|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引言 | 第10-14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 ·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 ·实践意义 | 第12-14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14-29页 |
| ·性别角色 | 第14-20页 |
| ·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 ·性别角色理论 | 第15-17页 |
| ·性别角色的测量 | 第17-18页 |
| ·性别角色期待研究综述 | 第18-20页 |
| ·职业性别隔离意识 | 第20-24页 |
| ·概念界定 | 第20-22页 |
| ·职业性别隔离理论 | 第22-24页 |
| ·职业选择 | 第24-28页 |
| ·概念界定 | 第24页 |
| ·职业选择理论 | 第24-26页 |
| ·职业选择研究综述 | 第26-28页 |
| ·以往研究的不足 | 第28-29页 |
| 3 研究构想 | 第29-33页 |
| ·研究假设 | 第29页 |
| ·研究内容和目的 | 第29页 |
| ·研究对象与取样 | 第29-30页 |
| ·研究工具 | 第30-31页 |
| ·研究方法 | 第31页 |
| ·数据处理 | 第31-32页 |
| ·研究流程 | 第32-33页 |
| 4 社会性别角色期待研究 | 第33-49页 |
| ·问卷编制 | 第33-47页 |
| ·初测问卷分析 | 第34-42页 |
| ·正式问卷分析 | 第42-47页 |
| ·社会性别角色期待差异分析 | 第47-49页 |
| 5 职业性别隔离意识研究 | 第49-56页 |
| ·问题 | 第49页 |
| ·方法 | 第49-50页 |
| ·研究材料 | 第49页 |
| ·研究程序 | 第49-5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0-56页 |
| ·聚类分析 | 第50-52页 |
| ·总体特征 | 第52-53页 |
| ·职业性别隔离意识差异分析 | 第53-56页 |
| 6 职业选择预测模型研究 | 第56-68页 |
| ·问题 | 第56页 |
| ·方法 | 第56-57页 |
| ·研究材料 | 第56页 |
| ·研究程序 | 第56-5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7-59页 |
| ·职业选择的总体分析 | 第57-59页 |
| ·职业选择预测模型 | 第59-68页 |
| ·数据处理 | 第59-61页 |
| ·模型分析 | 第61-68页 |
| 7 讨论 | 第68-78页 |
| ·关于社会性别角色期待研究 | 第68-70页 |
| ·社会性别角色期待问卷的信效度 | 第68-69页 |
| ·社会性别角色期待差异分析 | 第69-70页 |
| ·关于职业性别隔离意识研究 | 第70-73页 |
| ·职业类型的聚类特征 | 第70-72页 |
| ·职业性别隔离意识的差异分析 | 第72-73页 |
| ·关于职业选择预测模型研究 | 第73-78页 |
| ·男性的职业选择预测模型 | 第73-74页 |
| ·女性的职业选择预测模型 | 第74-76页 |
| ·两种职业选择预测模型分析 | 第76-78页 |
| 8 结论与建议 | 第78-83页 |
| ·本研究的结论 | 第78页 |
| ·建议 | 第78-83页 |
| ·个体层面 | 第79-80页 |
| ·社会层面 | 第80-83页 |
| 9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与展望 | 第83-85页 |
|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83页 |
|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第83-85页 |
| 参考文献 | 第85-90页 |
| 附录 | 第90-9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96-97页 |
| 致谢 | 第97-98页 |
| 详细摘要 | 第98-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