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法论文--近代、现代语法论文

汉语里主观认知判断标记“了”探究

中文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图示目录第10-11页
第一节 序论第11-13页
   ·引言第11页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第11页
   ·理论背景和研究方法第11-13页
第二节 以往对"了"的研究第13-21页
   ·以往对"了"的研究成果第13-20页
     ·过去时的标记第13-14页
     ·完成体标记第14-16页
     ·实现体标记第16-17页
     ·有界功能第17-18页
     ·表示一个过程转换的标记第18-20页
   ·小结第20-21页
第三节 "了1"和"了2"的区别第21-29页
   ·"了1"的语法意义第21-22页
   ·"了2"的语法意义第22-25页
   ·"了1"和"了2"的边界性第25-26页
   ·"了1"的挪后还是"了2"的挪前第26-27页
   ·小结第27-29页
第四节 语言运用中的主观性表达第29-43页
   ·"了1"的主观性(Subjectivity)表达第29-32页
   ·"了2"的主观性(Subjectivity)表达第32-34页
   ·共现"了1"和"了2"的场合第34-36页
   ·假想空间(Fictive Space)里的主观判断标记"了"第36-42页
     ·假想空间里的"了1"第38-40页
     ·假想空间里的"了2"第40-42页
   ·小结第42-43页
第五节 相关句式分析(凸现Profile--框架Frame)第43-60页
   ·对于框架和凸现的初步认识第43页
   ·框架和凸现的语义结构第43-46页
     ·名词在语义结构上的框架和凸现第43-45页
     ·动词在语义结构上的框架和凸现第45-46页
   ·相关句式分析第46-57页
     ·"V/A+了"第46-49页
       ·"V(0)+了"第46-48页
       ·"A+了"第48-49页
     ·"V+了+0"第49-50页
     ·"VR+了+0"第50-51页
     ·"V(R)+了+0+了"第51-54页
     ·"NP+了"第54-56页
     ·连动句里的"了"第56-57页
   ·主观化标记(Subjectification Marker)"了"第57-58页
   ·小结第58-60页
第六节 结论第60-61页
注释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7页
后记第67-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现代汉语语法欧化论的全新审视
下一篇:新闻标题中的修辞现象研究--以《解放日报》国际新闻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