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词缀“度”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1. 绪论 | 第6-12页 |
·研究对象 | 第6-7页 |
·研究目的、意义和方法 | 第7页 |
·语料来源 | 第7-8页 |
·文献综述 | 第8-10页 |
·成就与不足 | 第10-11页 |
·关于术语体系 | 第11-12页 |
2. “度”的历时平面考察 | 第12-16页 |
·对“度”的古义进行分类考察,梳理其演变轨迹 | 第12-13页 |
·对“度”的今义进行分析考察,深入研究其用法 | 第13-14页 |
·结语 | 第14-16页 |
3. 从三个平面理论角度分析“X 度”结构 | 第16-29页 |
·“X 度”结构入句后的句法功能 | 第16-20页 |
·“X 度”结构入句后的语义表现 | 第20-24页 |
·“X 度”入句后的语用价值 | 第24-29页 |
4. “X”进入“X 度”结构框架的语法特征 | 第29-32页 |
·能进入“X 度”结构框架的NP | 第29-30页 |
·能进入“X 度”结构框架的AP | 第30页 |
·能进入“X 度”结构框架的VP | 第30-31页 |
·能进入“X 度”结构框架的DP | 第31页 |
·小结 | 第31-32页 |
5. “X 度”结构能产性的动因分析 | 第32-36页 |
·“X 度”结构能产的社会因素 | 第32-33页 |
·“X 度”组合方式能产的心理因素——承古 | 第33页 |
·“X 度”能产的语言因素 | 第33-36页 |
结语 | 第36-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0-41页 |
后记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