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汉语语文论文

“文本细读”:高中古诗教学的新视野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1页
一、研究概述第11-19页
 (一) 有关概念的界定第11页
  1. 文本细读第11页
  2. 高中阶段的学生第11页
  3. 古诗第11页
 (二) 研究的缘起和意义第11-13页
  1. 研究的缘起第11-13页
  2. 研究的意义第13页
 (三) 研究现状综述第13-18页
  1. 对“文本细读”的研究归纳第13-15页
  2. 对高中古诗教学的研究归类第15-18页
 (四) 研究方法第18-19页
  1. 文献研究法第18页
  2. 问卷调查法第18页
  3. 案例分析法第18-19页
二、高中生古诗学习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第19-29页
 (一) 高中生古诗学习的现状第19-23页
  1. 学习古诗兴趣薄弱第19-20页
  2. 学习古诗目的功利第20-21页
  3. 积累古诗数量有限第21-22页
  4. 理解古诗存在困难第22-23页
 (二) 从教师角度探究高中生古诗学习现状的形成原因第23-29页
  1. 功利性取向造成古诗教学的机械训练第23-24页
  2. 片面理解新课标造成古诗教学的文本疏离第24-26页
  3. 文本解读能力不足造成教学的简单肤浅第26-29页
三、“文本细读”是高中古诗教学困境的出路第29-41页
 (一) “文本细读”的溯源与发展第29-33页
  1. 细读第29页
  2. 新批评派的“文本细读”第29-30页
  3. 中国古代的细读范式第30-31页
  4. 课程教学语境下的“文本细读”第31-33页
 (二) “文本细读”符合高中古诗教学的理论需求第33-38页
  1. 从文学理论看,古诗的特质要求细读第33-34页
  2. 从接受美学看,文本的意义需要读者赋予第34-35页
  3. 从发展心理学看,高中生需要思维的深度和广度第35-36页
  4. 从教育立场的“知识观”看,教师必须进行深度教学第36-38页
 (三) “文本细读”对于高中古诗教学具有现实意义第38-41页
  1. 从古诗教学角度,实现了精细分析与整体观照的统一第38页
  2. 从学生角度,实现了兴趣、能力、积累的统一第38-39页
  3. 从教师角度,实现了新课标达成和个人素养提升的统一第39-41页
四、“文本细读”在高中古诗教学中的应用第41-67页
 (一) “文本细读”用于古诗备课的三个阶段第41-46页
  1. 直面古诗的素读第41-43页
  2. 博采众长的研读第43-44页
  3. 指向教学的悟读第44-46页
 (二) “文本细读”用于古诗教学的三个层面第46-55页
  1. 细读语言第46-48页
  2. 细品意象和意境第48-51页
  3. 细析形式第51-55页
 (三)“文本细读”用于古诗教学的操作方法第55-61页
  1. 还原法第55-57页
  2. 比较法第57-59页
  3. 质疑法第59-61页
 (四) “文本细读”用于古诗教学的基本原则第61-67页
  1. 细致讲析,强调联想想象第61-62页
  2. 创设情境,注重激活体验第62-64页
  3. 循序渐进,实现从“扶”到“放”第64-67页
结语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0页
附录第70-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指导策略研究--以鄂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为例
下一篇:高中语文选修课小说部分教科书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