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9-18页 |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1-12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1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一)国内研究状况 | 第12-13页 |
(二)国外研究概况 | 第13-14页 |
四、概念界定和理论支持 | 第14-18页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二)理论支持 | 第15-18页 |
第一章 未成年人犯罪的类型、特征及原因 | 第18-23页 |
第一节 未成年人犯罪的类型 | 第18-19页 |
第二节 未成年人犯罪的特征 | 第19-20页 |
一、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 | 第19页 |
二、未成年人犯罪集团化 | 第19页 |
三、未成年人犯罪类型多样化 | 第19-20页 |
第三节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 第20-23页 |
一、自身原因 | 第20-21页 |
二、家庭原因 | 第21页 |
三、学校原因 | 第21-22页 |
四、社会原因 | 第22-23页 |
第二章 社会工作介入犯罪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优势 | 第23-28页 |
第一节 犯罪未成年人在矫正中的需求 | 第23-24页 |
一、尊重、关爱和接纳 | 第23页 |
二、社会交往指导 | 第23-24页 |
三、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 | 第24页 |
四、学业与就业指导 | 第24页 |
第二节 社会工作介入犯罪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第24-28页 |
一、社会工作介入犯罪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必要性 | 第24-25页 |
二、社会工作介入犯罪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可行性 | 第25-28页 |
第三章 社会工作介入犯罪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案例分析 | 第28-52页 |
第一节 案例分析 | 第28-35页 |
一、建立关系 | 第28-29页 |
二、预估 | 第29-31页 |
三、制定计划 | 第31-35页 |
第二节 社会工作介入犯罪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实务分析 | 第35-50页 |
一、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构建小华的社会支持网络 | 第35-48页 |
二、优势视角下小华的社会融入计划 | 第48-50页 |
第三节 社会工作介入犯罪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案例评估 | 第50-52页 |
一、评估方法 | 第50页 |
二、评估与分析 | 第50-51页 |
三、结案 | 第51-52页 |
第四章 社会工作介入犯罪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问题与建议 | 第52-57页 |
第一节 社会工作介入犯罪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问题 | 第52-53页 |
一、缺乏专职的社工矫正队伍 | 第52页 |
二、家庭、学校、社区等社会力量配合不足 | 第52页 |
三、缺乏广泛的社会认同 | 第52-53页 |
四、缺乏创新的介入模式 | 第53页 |
五、缺乏本土化特色的矫正社会工作经验 | 第53页 |
第二节 社会工作介入犯罪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建议 | 第53-57页 |
一、强调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与工作方法 | 第53-54页 |
二、建立专业的社会工作矫正队伍 | 第54页 |
三、探索多元矫正服务模式 | 第54-55页 |
四、创新适合本土化的有效矫正模式 | 第55-56页 |
五、呼吁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 第56-57页 |
结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附录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