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7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研究方法、框架及创新点 | 第9-11页 |
1.2.1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1.2.2 研究框架 | 第10页 |
1.2.3 创新点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3 文献评述 | 第15-17页 |
2 相关理论研究 | 第17-29页 |
2.1 僵尸企业的理论研究 | 第17-23页 |
2.1.1 僵尸企业的形成原因 | 第17-18页 |
2.1.2 僵尸企业的内涵界定和识别方法 | 第18-20页 |
2.1.3 僵尸企业的负面影响 | 第20-23页 |
2.1.4 清退僵尸企业的手段 | 第23页 |
2.2 债务重组的理论研究 | 第23-28页 |
2.2.1 债务重组准则的变迁 | 第23-27页 |
2.2.2 债务重组的方式 | 第27-28页 |
2.3 现行债务重组准则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 第28-29页 |
2.3.1 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关联方利用债务重组操纵利润的行为 | 第28页 |
2.3.2 增强了上市公司的利润透明度 | 第28-29页 |
3 A集团案例分析 | 第29-44页 |
3.1 清退背景分析 | 第29-33页 |
3.1.1 市场环境分析 | 第29-30页 |
3.1.2 宏观政策分析 | 第30-31页 |
3.1.3 我国现状要求“僵尸企业”退出市场 | 第31-33页 |
3.2 B、C企业与僵尸企业案例分析 | 第33-42页 |
3.2.1 相关各方概况 | 第33页 |
3.2.2 债务重组概况 | 第33-35页 |
3.2.3 B、C公司债务重组前后财务报表分析 | 第35-42页 |
3.3 Y公司案例 | 第42-44页 |
3.3.1 Y公司概况 | 第42页 |
3.3.2 债务重组概况 | 第42页 |
3.3.3 债务重组的结果 | 第42-44页 |
4 清退手段的比较 | 第44-53页 |
4.1 清退手段概述 | 第44-52页 |
4.1.1 当前主流清退手段——破产清算 | 第44-49页 |
4.1.2 债务重组手段 | 第49-52页 |
4.2 清退方式的对比 | 第52-53页 |
5 研究结论、启示与局限性 | 第53-56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53页 |
5.2 研究启示 | 第53-54页 |
5.3 研究局限性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