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2-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1.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3-16页 |
1.2.1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2.2 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1.3 结构安排与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1 结构安排 | 第16页 |
1.3.2 内容简介 | 第16-17页 |
1.4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7-19页 |
1.4.1 研究视角的创新 | 第17-18页 |
1.4.2 研究内容的创新 | 第18页 |
1.4.3 管理启示的创新 | 第18-19页 |
2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 第19-34页 |
2.1 供应链管理相关研究 | 第19-20页 |
2.2 供应链协同创新相关研究 | 第20-24页 |
2.2.1 供应链协同创新演变 | 第20-21页 |
2.2.2 供应链协同创新概念 | 第21页 |
2.2.3 供应链协同创新的前因变量和结果变量 | 第21-24页 |
2.2.4 供应链协同创新的综述 | 第24页 |
2.3 供应链伙伴关系质量相关研究 | 第24-28页 |
2.3.1 关系质量概念 | 第24-25页 |
2.3.2 关系质量维度划分 | 第25-26页 |
2.3.3 关系质量理论基础 | 第26-27页 |
2.3.4 关系质量综述 | 第27-28页 |
2.4 成本利益分配机制相关研究 | 第28-29页 |
2.4.1 成本利益分配机制的概念 | 第28页 |
2.4.2 成本利益分配机制的理论基础 | 第28-29页 |
2.5 供应链伙伴特性相关研究 | 第29-32页 |
2.5.1 伙伴特性的概念 | 第29-30页 |
2.5.2 伙伴特性的维度 | 第30-31页 |
2.5.3 伙伴特性理论基础 | 第31-32页 |
2.6 相关研究评述 | 第32-34页 |
3 研究假设与概念模型 | 第34-41页 |
3.1 概念模型 | 第34-35页 |
3.2 研究假设 | 第35-40页 |
3.2.1 供应链伙伴特性与关系质量 | 第35-36页 |
3.2.2 伙伴特性与供应链协同创新 | 第36-37页 |
3.2.3 供应链关系质量与协同创新 | 第37-38页 |
3.2.4 关系质量在伙伴特性与供应链协同创新之间的中介作用 | 第38-39页 |
3.2.5 成本利益分配机制在关系质量与协同创新之间的调节作用 | 第39-4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4 研究设计及数据收集 | 第41-49页 |
4.1 问卷的设计 | 第41页 |
4.2 变量的测量 | 第41-45页 |
4.2.1 供应链伙伴特性的测量 | 第41-42页 |
4.2.2 供应链关系质量的测量 | 第42-43页 |
4.2.3 成本利益分配机制的测量 | 第43页 |
4.2.4 供应链协同创新的测量 | 第43-44页 |
4.2.5 问卷内容汇总表 | 第44-45页 |
4.3 数据的收集 | 第45页 |
4.4 样本描述性统计 | 第45-49页 |
4.4.1 问卷调研受访企业的描述性统计 | 第45-47页 |
4.4.2 问卷调研受访者的描述性统计 | 第47-49页 |
5 实证分析与假设检验 | 第49-70页 |
5.1 信度检验 | 第49-50页 |
5.2 效度检验 | 第50-53页 |
5.2.1 内容效度 | 第50页 |
5.2.2 建构效度 | 第50-53页 |
5.3 Person相关分析 | 第53-54页 |
5.4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第54-68页 |
5.4.1 供应链伙伴特性各维度对关系质量作用的实证研究 | 第54-57页 |
5.4.2 供应链伙伴特性各维度对协同创新作用的实证研究 | 第57-61页 |
5.4.3 关系质量对协同创新的实证研究 | 第61-62页 |
5.4.4 关系质量在伙伴特性与协同创新之间的中介作用 | 第62-67页 |
5.4.5 成本利益分配机制在关系质量与协同创新之间的调节作用 | 第67-6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70-73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70-71页 |
6.2 研究启示 | 第71页 |
6.3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1页 |
附录 | 第81-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