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2页 |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依据 | 第9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3.1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1.3.2 实践意义 | 第10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0-12页 |
2 理论借鉴与文献述评 | 第12-19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2页 |
2.1.1 人才集聚 | 第12页 |
2.1.2 需要视角 | 第12页 |
2.1.3 技术技能人才 | 第12页 |
2.2 理论借鉴 | 第12-13页 |
2.2.1 “推-拉”理论 | 第12-13页 |
2.2.2 需要层次理论 | 第13页 |
2.2.3 生态环境理论 | 第13页 |
2.3 国内外两类人才集聚研究的文献述评 | 第13-17页 |
2.3.1 人才集聚基础概念 | 第13-14页 |
2.3.2 人才集聚的原理 | 第14-16页 |
2.3.3 人才需要与人才集聚 | 第16-17页 |
2.4 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综合评价 | 第17-19页 |
3 研究设计与方法 | 第19-23页 |
3.1 研究设计 | 第19页 |
3.1.1 研究对象 | 第19页 |
3.1.2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3.2 研究思路与实施程序 | 第19-21页 |
3.2.1 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3.2.2 研究实施程序 | 第20-21页 |
3.3 本研究的重难点 | 第21页 |
3.3.1 研究的重点 | 第21页 |
3.3.2 研究的难点 | 第21页 |
3.4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21-23页 |
4 调查问卷的编制 | 第23-29页 |
4.1 问卷编制的目的 | 第23页 |
4.2 人才需要研究体系表的编制 | 第23-25页 |
4.2.1 理论分析确定一级维度 | 第23页 |
4.2.2 内容分析确定二级指标 | 第23-24页 |
4.2.3 专家咨询确定人才需要研究结构 | 第24-25页 |
4.3 试测问卷的编制与检验 | 第25-27页 |
4.3.1 试测问卷的编制 | 第25页 |
4.3.2 试测问卷的检验 | 第25-27页 |
4.4 正式问卷的发放与检验 | 第27-29页 |
4.4.1 正式问卷的发放 | 第27页 |
4.4.2 信度分析与效度分析 | 第27-29页 |
5 技术技能人才需要特征与流动特点的实证分析 | 第29-43页 |
5.1 研究目的 | 第29页 |
5.2 研究方法 | 第29-30页 |
5.2.1 被试 | 第29-30页 |
5.2.2 研究工具及数据处理 | 第30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30-43页 |
5.3.1 专业技术人才与技能人才需要特征整体分析 | 第30-34页 |
5.3.2 专业技术人才与技能人才需要特征对比分析 | 第34-36页 |
5.3.3 专业技术人才与技能人才流动特点整体分析 | 第36-39页 |
5.3.4 专业技术人才与技能人才流动特点对比分析 | 第39-41页 |
5.3.5 小结 | 第41-43页 |
6 重庆市M区技术技能人才集聚问题的讨论 | 第43-45页 |
6.1 重庆市M区技术技能人才集聚现状 | 第43页 |
6.2 重庆市M区技术技能人才集聚问题分析 | 第43-45页 |
6.2.1 技术技能人才优势需要分散,人才引进需把握差异化引才思路 | 第43页 |
6.2.2 技术技能人才流失风险较高,人才稳定需突破薪资留人、事业稳才 | 第43-44页 |
6.2.3 技术技能人才发展需要显著,人才效能发挥需转型产学研联合育才 | 第44页 |
6.2.4 人才政策落实效果不佳,人才集聚工作需强化政策监控工作 | 第44-45页 |
7 重庆市M区技术技能人才集聚建议 | 第45-49页 |
7.1 技术技能人才集聚思路 | 第45页 |
7.2 技术技能人才集聚对策建议 | 第45-49页 |
7.2.1 人才吸引 | 第45-46页 |
7.2.2 人才稳定 | 第46-47页 |
7.2.3 人才效能发挥 | 第47-48页 |
7.2.4 人才集聚工作监控 | 第48-49页 |
8 研究结论及展望 | 第49-51页 |
8.1 主要结论 | 第49页 |
8.2 本研究的局限 | 第49-50页 |
8.3 进一步研究建议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附录 | 第55-59页 |
A.调查问卷(部分) | 第55-59页 |
B.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小论文 | 第59页 |
C.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