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音乐技术理论与方法论文--戏剧音乐理论论文--地方戏曲音乐论文

当代晋剧多声构成与乐队编配--以《傅山进京》为例

中文摘要第10-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绪论第13-18页
第一章 晋剧音乐的概述第18-26页
    1.1 晋剧音乐的构成第20-23页
        1.1.1 唱腔、板式与节拍第20-22页
        1.1.2 晋剧音乐的调、调式、音区第22-23页
    1.2 晋剧音乐的乐队第23-26页
        1.2.1 传统乐队的组成第24-25页
        1.2.2 当代晋剧乐队基本编制及其变化形式第25-26页
第二章 晋剧音乐多声配置发展简述第26-33页
    2.1 晋剧乐队史貌第26-28页
    2.2 晋剧音乐由单声向多声的转变第28-33页
        2.2.1 转变原因第28-30页
        2.2.2 历史沿革第30-32页
        2.2.3 发展现状第32-33页
第三章 新编古代戏《傅山进京》音乐多声构成分析第33-117页
    3.1 多声配置在和声方面的运用第33-56页
        3.1.1 常规典型式的和声配置第35-55页
        3.1.2 特殊风格性和声配置第55-56页
    3.2 多声配置在复调方面的运用第56-81页
        3.2.1 支声复调技术的运用第56-65页
        3.2.2 模仿复调技术的运用第65-69页
        3.2.3 对比复调技术的运用第69-76页
        3.2.4 对位化写作第76-81页
    3.3 多声配置在织体方面的运用第81-117页
        3.3.1 二性的织体编制第82-94页
        3.3.2 流水的织体编制第94-104页
        3.3.3 平板的织体编制第104-109页
        3.3.4 夹板的织体编制第109-113页
        3.3.5 介板的织体编制第113-117页
第四章 新编古代戏《傅山进京》乐队配器方面的运用第117-134页
    4.1 乐队编制第117-118页
    4.2 配器技术分析第118-134页
        4.2.1 纯器乐部分的配器技术分析第118-123页
        4.2.2 唱腔部分的配器技术分析第123-134页
结语第134-135页
参考文献第135-13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36-137页
致谢第137-138页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第138-139页

论文共1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农业银行支农贷款效果研究--以宜春分行为例
下一篇:曹保平电影叙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