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数学论文

基于电子书包的小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7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1 教育信息化的时代背景第11-12页
        1.1.2 小学数学课堂发展的需要第12页
    1.2 研究目的第12-13页
    1.3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4 研究方法和思路第14-16页
        1.4.1 研究方法第14页
        1.4.2 研究思路第14-16页
    1.5 研究综述第16-27页
        1.5.1 电子书包的应用和研究现状第16-21页
        1.5.2 电子书包教学模式研究现状第21-23页
        1.5.3 师生互动行为研究现状第23-27页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第27-33页
    2.1 核心概念界定第27-28页
        2.1.1 电子书包第27页
        2.1.2 互动第27-28页
        2.1.3 师生互动行为第28页
    2.2 课堂师生互动的理论支撑第28-30页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28-29页
        2.2.2 认知负荷理论第29页
        2.2.3 交往教学理论第29-30页
    2.3 基于电子书包的小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研究的必要性第30-33页
        2.3.1 小学数学课程的特点第30-31页
        2.3.2 电子书包促进小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的变革第31-33页
第3章 研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第33-41页
    3.1 选择研究对象第33-34页
    3.2 选择研究工具第34-37页
        3.2.1 FIAS简介第34-35页
        3.2.2 ITIAS简介第35-36页
        3.2.3 编码工具的选择第36-37页
    3.3 转录视频文本第37-39页
    3.4 编码并形成矩阵第39-41页
第4章 基于电子书包的小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行为分析第41-61页
    4.1 师生互动行为的矩阵分析第41-46页
        4.1.1 课堂行为结构第41-42页
        4.1.2 教师行为结构第42-44页
        4.1.3 学生行为结构第44-45页
        4.1.4 技术使用第45页
        4.1.5 课堂气氛第45-46页
        4.1.6 课堂教学效果第46页
    4.2 动态特性曲线分析第46-51页
        4.2.1 A教师的课堂动态特性曲线第47-48页
        4.2.2 B教师的课堂动态特性曲线第48-49页
        4.2.3 C教师的课堂动态特性曲线第49-50页
        4.2.4 D教师的课堂动态特性曲线第50-51页
        4.2.5 E教师的课堂动态特性曲线第51页
    4.3 教师访谈分析第51-54页
    4.4 基于电子书包的小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第54-61页
        4.4.1 教师讲授和指令性的语言较多第54-55页
        4.4.2 教师提问技巧有待提高第55-56页
        4.4.3 评价方式单一第56页
        4.4.4 学生的协作学习设计不足第56-57页
        4.4.5 部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不公平第57-58页
        4.4.6 部分师生情感互动较少第58页
        4.4.7 部分技术的使用控制不恰当第58-61页
第5章 基于电子书包的小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优化策略第61-67页
    5.1 适当鼓励、积极引导,促进师生情感交流第61页
    5.2 少用指令性语言,创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第61-62页
    5.3 采用开放式的提问结构,发展学生的思维第62-63页
    5.4 全面科学地评价,扩大互动的广度第63页
    5.5 建设协作学习小组,增强互动的深度第63-64页
    5.6 关注所有学生,保证互动对象的公平第64-65页
    5.7 合理利用技术,促进互动的有效性第65-67页
第6章 总结与反思第67-69页
    6.1 研究总结第67-68页
    6.2 研究反思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2页
附录第72-103页
    附录A:FIAS编码系统第72-73页
    附录B:ITIAS编码系统第73-74页
    附录C:基于ITIAS的课堂师生互动分析矩阵第74-78页
    附录D:访谈提纲第78-79页
    附录E:课堂实录片段第79-103页
致谢第103-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小学作业APP应用现状与对策研究--以郑州市为例
下一篇:翻转课堂与高中历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