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与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第一章 时代呼吁:“古诗词吟诵”的校本化 | 第16-24页 |
第一节 学理价值——传统诗教的延续与回归 | 第16-20页 |
一、根本价值:中华文化的现代传承 | 第16-17页 |
二、教育价值:学生文化核心素养的涵养 | 第17页 |
三、课程价值:多元开放的时代要求 | 第17-18页 |
四、实践价值:传统诗教的回归 | 第18-20页 |
第二节 现实需求——传统诗教的失序与失范 | 第20-24页 |
一、传统诗教教材的缺失 | 第20-21页 |
二、传统诗教方法的失范 | 第21-24页 |
第二章 追根溯源:“古诗词吟诵”的前世今生 | 第24-29页 |
第一节 古代吟诵教育——兴盛 | 第24-26页 |
一、上古时代——概括性表达 | 第24页 |
二、西周—战国——政治需要 | 第24-25页 |
三、汉代——陶冶情操 | 第25页 |
四、魏晋南北朝——佛典道藏 | 第25-26页 |
五、隋唐时期——科举应试 | 第26页 |
六、宋元明清——蒙学经典 | 第26页 |
第二节 民国时期吟诵教育——式微 | 第26-27页 |
第三节 当代吟诵教育——重生 | 第27-29页 |
第三章 守正出新:“古诗词吟诵”校本课程的系列开发 | 第29-71页 |
第一节 校本教材整体框架 | 第29-32页 |
第二节 “古诗词吟诵”校本教材样稿 | 第32-65页 |
第一单元 单元目标明晰语音意义 | 第32-37页 |
第二单元 单元目标学习诗词格律 | 第37-42页 |
第三单元 单元目标掌握吟诵方法 | 第42-49页 |
第四单元 单元目标赏析名篇佳作 | 第49-65页 |
第三节 “古诗词吟诵”校本教材的亮点及困惑 | 第65-71页 |
一、校本教材的亮点 | 第65-70页 |
二、校本教材的困惑 | 第70-71页 |
第四章 多元互动:“古诗词吟诵“校本课程的实践探新 | 第71-91页 |
第一节 文本平台:选修必修相结合侧重知识整合 | 第71-76页 |
第二节 展演平台:理论实践相结合——侧重知识运用 | 第76-90页 |
一、常规活动感悟吟诵——“日积月累走近吟诵”诵读活动 | 第76-77页 |
二、专题活动展示吟诵——“诗词吟诵感悟经典”展演活动 | 第77-90页 |
第三节 考核平台:笔试口试相结合——侧重知识理解 | 第90-91页 |
结语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4页 |
后记 | 第94-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