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细读视野下的文言文教学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9-17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一、文化自信呼唤传统文化散发活力 | 第9-10页 |
二、文言文教学亟需有效的教学措施 | 第10页 |
三、文本细读开阔文言文教学新思路 | 第10页 |
第二节 研究问题及意义 | 第10-12页 |
一、研究问题 | 第10-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一、关于文本细读理论概念的研究 | 第12-13页 |
二、关于文本细读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第13-14页 |
三、关于文言文教学策略的研究 | 第14-15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一、文献研究法 | 第16页 |
二、分类归纳法 | 第16页 |
三、案列分析法 | 第16-17页 |
第一章 文本细读理论与文言文教学 | 第17-27页 |
第一节 文本细读理论概述 | 第17-21页 |
一、文本细读理论的来源:英美新批评 | 第17-18页 |
二、文本细读理论的中国化 | 第18-21页 |
第二节 文言文教学中“文本细读”的三个层面 | 第21-24页 |
一、文字层面——字字落实,句句清楚 | 第21-22页 |
二、文学层面——抓住意脉,悟得妙处 | 第22-23页 |
三、文化层面——涵养精神,浸入人心 | 第23-24页 |
第三节 文本细读对于文言文教学的价值 | 第24-26页 |
一、文本细读有助于文言文的“文言”统一 | 第24-25页 |
二、文本细读有助于学生文言运用能力的提升 | 第25页 |
三、文本细读有助于教师解读文本能力的提高 | 第25-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二章 文言文文本细读教学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7-37页 |
第一节 文言文文本细读教学存在问题 | 第27-33页 |
一、应试取向,咬文嚼字 | 第27-29页 |
二、脱离文本,空洞解读 | 第29-31页 |
三、歪曲解读,说教态度 | 第31-33页 |
第二节 文言文文本细读教学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 第33-36页 |
一、应试压力的影响 | 第33页 |
二、教师自身修养的不足 | 第33-35页 |
三、忽视学生实际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文本细读视野下文言文教学实践研究 | 第37-57页 |
第一节 文本细读视野下文言文教学原则 | 第37-40页 |
一、词本位原则 | 第37-38页 |
二、“语境”原则 | 第38页 |
三、“适宜性”原则 | 第38-40页 |
第二节 文本细读视野下文言文教学立场 | 第40-43页 |
一、文本立场 | 第40-41页 |
二、作者立场 | 第41-42页 |
三、学生立场 | 第42-43页 |
第三节 文本细读视野下文言文教学的关键 | 第43-46页 |
一、捕捉关联之处 | 第43-44页 |
二、妙悟留白之处 | 第44-45页 |
三、探究矛盾之处 | 第45-46页 |
第四节 文本细读视野下文言文教学内容 | 第46-56页 |
一、细读语言,感受文言之美 | 第46-49页 |
二、细读结构,感受文思之美 | 第49-53页 |
三、细读内容,感受文化之美 | 第53-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结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读研期间科研情况统计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