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英文摘要 | 第3-6页 |
序言 | 第6-8页 |
第一章 民俗文化概述 | 第8-12页 |
一、民俗的概念和分类 | 第8-9页 |
1. 民俗的概念 | 第8页 |
2. 民俗的分类 | 第8-9页 |
二、民俗的教育功能 | 第9-10页 |
1. 规范人们的思想行为 | 第9页 |
2. 培养人们的道德情操 | 第9-10页 |
三、民俗教育的必要性 | 第10-12页 |
1. 民俗教育的缺失 | 第10页 |
2. 民俗独特的教化作用 | 第10-11页 |
3. 加强民俗教育,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审美意识 | 第11-12页 |
第二章 语文教材中民俗文化存在的状态 | 第12-23页 |
一、语文课文中表现出的民俗文化的艺术趣味 | 第12-16页 |
1. 民俗的描写作为小说背景材料 | 第12-13页 |
2. 民俗描写揭示人物的性格 | 第13-15页 |
3. 民俗描写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 | 第15-16页 |
二、语文课文中体现的独特民俗事象 | 第16-19页 |
1. 服饰饮食习俗事象 | 第16-17页 |
2. 节日习俗事象 | 第17-19页 |
三、语文课文中展现的民俗的传承与变异 | 第19-23页 |
第三章 语文教学中民俗文化渗透的内容 | 第23-28页 |
一、岁时节日习俗的渗透 | 第23-26页 |
1. 祭祀习俗的渗透 | 第23-24页 |
2. 端午习俗的渗透 | 第24-26页 |
二、礼俗的渗透 | 第26-28页 |
第四章 语文教学中民俗文化渗透的途径 | 第28-35页 |
一、整合课程资源,加强民俗文化教育 | 第28-30页 |
1. 整合课内外民俗文化资源,培养起“大文化”、“大语文”观念 | 第28页 |
2. 整合民俗文化中优秀的民族品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 第28-29页 |
3. 整合各学科民俗文化,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批判力 | 第29-30页 |
二、开发校园民俗文化建设 | 第30-32页 |
1. 举办校园民俗文化展 | 第31页 |
2. 开展传统节日的教育活动 | 第31页 |
3. 民俗文化鉴赏讲座 | 第31-32页 |
4. 规范校园短信文化 | 第32页 |
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民俗事象更具体化、形象化 | 第32-35页 |
1. 积极探索课程实践教学活动 | 第32-33页 |
2. 丰富多彩的作业训练形式 | 第33页 |
3.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 第33-34页 |
4. 参观民俗博物馆、会展 | 第34-35页 |
结论 | 第35-36页 |
注释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