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音乐理论论文--民族音乐研究论文

蒙古长调的教学分析与研究--以呼伦贝尔长调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绪论第10-13页
    一、文献资源来源第10-11页
        (一)声乐专业的基本理论及书籍第10页
        (二)蒙古族传统声乐艺术基本理论及书籍第10页
        (三)蒙古长调的理论文献第10-11页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第11-12页
        (一)研究目的第11页
        (二)研究意义第11-12页
    三、研究方法第12-13页
第一章 蒙古长调的起源与发展第13-18页
    一、蒙古族传统声乐艺术的历史概况第13-16页
        (一)山林狩猎时期音乐第14页
        (二)草原游牧时期音乐第14-15页
        (三)半农半牧时期音乐第15-16页
    二、蒙古长调的历史起源与发展第16-18页
第二章 蒙古长调的流派第18-23页
    一、锡林郭勒流派第18-19页
    二、鄂尔多斯流派第19-20页
    三、阿拉善流派第20页
    四、呼伦贝尔长调流派以及区别于其他长调流派的艺术特色第20-22页
    五、其他长调艺术流派第22-23页
第三章 长调的艺术特征第23-40页
    一、长调的题材第23-28页
        (一)赞美、赞颂题材第23-26页
        (二)思念、爱恋题材第26-28页
    二、长调的节奏与节拍第28-29页
    三、长调的唱腔律动第29-32页
        (一)一字唱腔律动模式第30页
        (二)二字唱腔律动模式第30-31页
        (三)三字唱腔律动模式第31页
        (四)四字唱腔律动模式第31-32页
    四、长调的织体与结构第32-40页
        (一)长调的织体第32-37页
        (二)长调的结构第37-40页
第四章 蒙古长调的演唱与教学分析第40-44页
    一、蒙古长调的气息第40页
    二、共鸣腔体的运用第40-41页
    三、“诺古拉”及其演唱方法第41-44页
        (一)“浩来诺古拉”第41-42页
        (二)“腭柔诺古拉”第42页
        (三)“膛奈诺古拉”第42-44页
第五章 蒙古长调演唱艺术融入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具体措施第44-53页
    一、蒙古长调艺术融入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重要性第44-45页
    二、蒙古长调在民族声乐教学中演唱技巧的融入第45-51页
        (一)气息控制与长音演唱第45-47页
        (二)声音与气息协调第47-48页
        (三)分析民族声乐歌曲《赞歌》第48-51页
    三、蒙古长调融入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具体方法第51-53页
        (一)作品内容分析法第51页
        (二)讲解法、范唱法第51-52页
        (三)课堂实践法第52-53页
第六章 蒙古长调的新发展第53-55页
    一、蒙古长调的新利用第53-54页
    二、蒙古长调教学的蓬勃发展第54-55页
结论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8页
致谢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钢琴启蒙教学中教材选取的应用与研究
下一篇:弗朗茨·丹茨《降B大调单簧管奏鸣曲》的创作风格与艺术研究--以《降B大调单簧管奏鸣曲》第一乐章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