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2-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3.1 理论意义 | 第13-14页 |
1.3.2 实践意义 | 第14页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6-25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2.1.1 自我效能感 | 第16页 |
2.1.2 学习型小组 | 第16-17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7-18页 |
2.2.1 认知行为理论 | 第17-18页 |
2.2.2 增能理论 | 第18页 |
2.3 企业员工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 | 第18-21页 |
2.3.1 企业员工自我效能感现状相关研究 | 第18-19页 |
2.3.2 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相关研究 | 第19-20页 |
2.3.3 员工自我效能感的作用相关研究 | 第20-21页 |
2.4 企业社会工作服务内容的相关研究 | 第21-22页 |
2.5 社会工作干预企业员工自我效能感问题的相关研究 | 第22-23页 |
2.6 文献评述 | 第23-25页 |
第3章 A产业园区企业员工自我效能感问题分析 | 第25-39页 |
3.1 广州市A产业园区基本概况 | 第25-26页 |
3.2 A产业园区企业员工自我效能感问卷分析 | 第26-32页 |
3.2.1 调查目的、对象及方法 | 第26页 |
3.2.2 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 第26-32页 |
3.3 A产业园区企业员工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分析 | 第32-39页 |
3.3.1 员工自我认知偏差 | 第32-34页 |
3.3.2 员工电脑操作知识掌握不足 | 第34-36页 |
3.3.3 挫败经验 | 第36-37页 |
3.3.4 小结 | 第37-39页 |
第4章 A产业园区企业员工自我效能感的小组工作实务介入 | 第39-61页 |
4.1 介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第39-41页 |
4.1.1 必要性 | 第39-40页 |
4.1.2 可行性 | 第40-41页 |
4.2 小组服务方案设计 | 第41-45页 |
4.2.1 小组活动背景 | 第41页 |
4.2.2 小组简介及招募信息 | 第41-42页 |
4.2.3 小组目标 | 第42页 |
4.2.4 小组活动设计 | 第42-44页 |
4.2.5 小组预计困难及解决办法 | 第44-45页 |
4.2.6 社工在小组活动中扮演的角色 | 第45页 |
4.3 小组实施过程 | 第45-55页 |
4.3.1 第一次小组活动:初相识 | 第45-47页 |
4.3.2 第二次小组活动:认识自己 | 第47-49页 |
4.3.3 第三次小组活动:设定目标 | 第49-50页 |
4.3.4 第四次小组活动:替代性经验 | 第50-52页 |
4.3.5 第五次小组活动:破旧立新 | 第52-54页 |
4.3.6 第六次小组活动:总结与深化 | 第54-55页 |
4.4 小组评估 | 第55-61页 |
4.4.1 评估工具 | 第55-56页 |
4.4.2 小组过程评估 | 第56-57页 |
4.4.3 小组结果评估 | 第57-61页 |
第5章 结论与讨论 | 第61-65页 |
5.1 结论 | 第61-62页 |
5.2 讨论 | 第62-65页 |
5.2.1 反思 | 第62-63页 |
5.2.2 建议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附录 | 第70-75页 |
致谢 | 第75-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