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物理论文

高中物理教科书中科学素养主题的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前言第8-13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8-9页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1.2.1 研究的目的第9-10页
        1.2.2 研究的意义第10页
    1.3 研究方法第10-11页
        1.3.1 文献研究法第10-11页
        1.3.2 内容分析法第11页
        1.3.3 比较研究法第11页
    1.4 研究的整体设计第11-13页
第2章 科学素养理论及其研究概述第13-22页
    2.1 概念界定第13-14页
        2.1.1 科学素养第13页
        2.1.2 课程标准第13-14页
        2.1.3 教科书第14页
    2.2 科学素养内涵的发展第14-16页
    2.3 我国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的科学素养目标第16-18页
    2.4 课程平衡与科学素养第18-19页
    2.5 对于教科书和课程标准在科学素养主题的研究第19-22页
        2.5.1 国外对于教科书和课程标准在科学素养主题的研究第19-20页
        2.5.2 国内对于教科书和课程标准在科学素养主题的研究第20-22页
第3章 研究过程第22-35页
    3.1 研究对象第22-23页
    3.2 研究工具第23-26页
        3.2.1 对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分析标准第25-26页
        3.2.2 分析信度第26页
    3.3 数据采集第26-35页
第4章 数据分析第35-39页
    4.1 科学知识第35页
    4.2 科学的探究过程第35-36页
    4.3 科学的认知方式第36-37页
    4.4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与人的相互作用第37页
    4.5 各版本高中物理教科书中科学素养主题的平衡性第37-39页
        4.5.1 科学素养主题的总体平衡性第37-38页
        4.5.2 二级模块中科学素养主题的平衡性第38-39页
第5章 结论与建议第39-43页
    5.1 研究结论第39页
    5.2 启示与建议第39-41页
        5.2.1 课程编制时应关注科学素养的平衡性第39-40页
        5.2.2 改进科学素养各主题发展不平衡问题第40页
        5.2.3 物理教师应加强对物理教科书的重构能力第40-41页
    5.3 存在问题与研究展望第41-43页
        5.3.1 研究方法的科学性第41页
        5.3.2 研究对象的局限性第41-42页
        5.3.3 研究展望第42-43页
附录 采集数据相关系数表第43-45页
参考文献第45-49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49-50页
致谢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中生地理思维建模能力的评价研究
下一篇:能力立意下提高高中物理测试卷命制质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