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交通工程与交通管理论文--交通调查与规划论文

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布局方法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22页
    1.1 研究背景第8-13页
        1.1.1 机动化发展带来的问题第8-9页
        1.1.2 公共自行车的发展历程第9-13页
    1.2 国内外公共自行车应用现状第13-17页
        1.2.1 国外公共自行车应用现状第13-15页
        1.2.2 国内公共自行车应用现状第15-17页
    1.3 理论研究现状第17-19页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9页
    1.5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基本思路第19-22页
        1.5.1 研究内容第19-20页
        1.5.2 研究思路第20-22页
第二章 公共自行车系统第22-33页
    2.1 公共自行车系统的组成第22-26页
        2.1.1 总部管理中心第23页
        2.1.2 城市管理中心第23页
        2.1.3 网点管理站第23页
        2.1.4 租赁网点第23-26页
        2.1.5 用户卡第26页
    2.2 公共自行车系统的特点第26-28页
        2.2.1 优点第26-27页
        2.2.2 缺点第27-28页
    2.3 公共自行车的定位和作用第28-30页
    2.4 公共自行车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30-31页
    2.5 本章小结第31-33页
第三章 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平均站间距研究第33-47页
    3.1 站间距的概述第33-34页
        3.1.1 站间距的概念第33页
        3.1.2 站间距影响因素分析第33-34页
        3.1.3 合理平均站间距布设的原则第34页
    3.2 使用需求预测第34-40页
        3.2.1 需求影响因素分析第34-36页
        3.2.2 借还需求预测 Logit 模型第36-40页
    3.3 站间距模型第40-45页
        3.3.1 模型的假设条件第40页
        3.3.2 模型的建立第40-45页
        3.3.3 模型的求解第45页
    3.4 本章小结第45-47页
第四章 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布局方法研究第47-62页
    4.1 布局要点第47页
    4.2 方格法第47-53页
        4.2.1 方法总述第47-50页
        4.2.2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ki第50-53页
    4.3 同心圆法第53-57页
        4.3.1 方法总述第53-54页
        4.3.2 布局的步骤第54-57页
    4.4 方格法与同心圆法的比较与选择第57-61页
        4.4.1 两种方法的比较第57-58页
        4.4.2 不同路网结构下两种方法的选择第58-61页
    4.5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五章 实例应用第62-71页
    5.1 项目概述第62-65页
    5.2 最优平均站间距计算第65-66页
    5.3 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布局第66-71页
结论与展望第71-73页
    研究结论第71-72页
    研究展望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5-76页
致谢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疲劳驾驶对驾驶行为的影响及判别方法研究
下一篇:简支梁桥上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稳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