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教学理论、教学法论文

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以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类专业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9页
    第一节 研究缘起第13-16页
        一、研究背景第13-15页
        二、研究意义第15-16页
    第二节 文献综述第16-31页
        一、关于智能制造的研究第16-22页
        二、关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第22-27页
        三、关于智能制造背景下人才培养的研究第27-30页
        四、关于研究文献的总体评价第30-31页
    第三节 概念界定第31-36页
        一、智能制造第31-32页
        二、高等职业教育第32-33页
        三、人才培养模式第33-35页
        四、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类专业第35-36页
    第四节 研究方案第36-39页
        一、研究问题与内容第36页
        二、研究方法第36-38页
        三、技术路线第38-39页
第二章 智能制造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关系分析框架第39-50页
    第一节 工业化进程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历程第39-44页
        一、“工业1.0”以前:以师徒关系为纽带的传统学徒制第40-41页
        二、“工业1.0”时期:以职业学校为载体的职工培训第41-42页
        三、“工业2.0”时期:以制度确立为保障的产教结合第42-43页
        四、“工业3.0”时期: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的工学结合第43-44页
    第二节 各工业阶段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互动关系第44-49页
        一、帕森斯AGIL理论模型第44-46页
        二、工业阶段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特征第46-48页
        三、智能制造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框架第48-49页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三章 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理性思考第50-67页
    第一节 智能制造背景对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现实诉求第50-57页
        一、智能制造时代的基本内涵第50-53页
        二、智能制造产业的现实状况第53-55页
        三、智能制造企业的能力要求第55-57页
    第二节 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争论思考第57-61页
        一、“专深”还是“复合”第57-59页
        二、“适岗”还是“迁移”第59-60页
        三、“能力”还是“知识”第60-61页
    第三节 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定位第61-66页
        一、落脚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第62-63页
        二、核心点: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第63-64页
        三、增长点:通用能力与职业素养第64-66页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四章 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现状与困境第67-91页
    第一节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现状分析第67-73页
        一、新专业新方向开始出现第68-69页
        二、课程体系结构发生调整第69-71页
        三、校企合作程度更加紧密第71-72页
        四、师资实训条件积极更新第72-73页
    第二节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困境剖析第73-78页
        一、培养理念依赖第74-75页
        二、培养内容依赖第75-76页
        三、培养方式依赖第76-77页
        四、培养条件依赖第77-78页
    第三节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个案研究第78-90页
        一、专业设置分析第79-82页
        二、课程体系分析第82-87页
        三、校企合作分析第87-88页
        四、师资队伍分析第88-89页
        五、实训条件分析第89-90页
    本章小结第90-91页
第五章 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经验与建议第91-97页
    第一节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经验第91-93页
    第二节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路径建议第93-96页
    本章小结第96-97页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第97-99页
    第一节 研究结论第97-98页
    第二节 研究反思第98-99页
参考文献第99-107页
附录第107-112页
后记第112-114页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第114页

论文共11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师教学能力发展阶段研究--基于教师“关注”阶段理论
下一篇:教学过程结构化对中职生实践能力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