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比喻修辞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2页 |
1.1 课题的提出 | 第8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1.4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第2章 比喻类型研究 | 第12-20页 |
2.1 比喻基本类型 | 第12-15页 |
2.1.1 明喻 | 第12-13页 |
2.1.2 暗喻 | 第13-14页 |
2.1.3 借喻 | 第14-15页 |
2.2 比喻变式类型 | 第15-20页 |
2.2.1 反喻 | 第15页 |
2.2.2 强喻 | 第15-16页 |
2.2.3 曲喻 | 第16页 |
2.2.4 连锁喻 | 第16-17页 |
2.2.5 博喻 | 第17-18页 |
2.2.6 倒喻 | 第18页 |
2.2.7 缩喻 | 第18-20页 |
第3章 喻体的类型及特点 | 第20-36页 |
3.1 喻体的类型 | 第20-29页 |
3.1.1 动物类喻体 | 第20-21页 |
3.1.2 植物类喻体 | 第21-22页 |
3.1.3 自然类喻体 | 第22-23页 |
3.1.4 物件类喻体 | 第23-24页 |
3.1.5 动作类喻体 | 第24-25页 |
3.1.6 神话形象类喻体 | 第25-26页 |
3.1.7 历史类喻体 | 第26-28页 |
3.1.8 俗语类喻体 | 第28-29页 |
3.2 喻体特点 | 第29-36页 |
3.2.1 贴合人物 | 第29-30页 |
3.2.2 态度鲜明 | 第30-31页 |
3.2.3 内敛含蓄 | 第31-32页 |
3.2.4 具有象征性 | 第32-36页 |
第4章 比喻修辞的作用 | 第36-42页 |
4.1 塑造人物形象 | 第36-37页 |
4.2 描摹人物心情 | 第37页 |
4.3 为后文埋伏笔 | 第37-38页 |
4.4 用比喻说明道理 | 第38页 |
4.5 制造笑料 | 第38-42页 |
第5章 比喻修辞的文化蕴涵 | 第42-48页 |
5.1 文艺政策的制约 | 第42-44页 |
5.2 反封建礼教的诉求 | 第44-45页 |
5.3 乐观、自省的喜剧精神 | 第45-48页 |
第6章 结语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