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7-14页 |
1.1 课题的提出 | 第7-8页 |
1.2 课题的研究价值与意义 | 第8页 |
1.3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分析 | 第8-12页 |
1.4 课题的研究内容、构思、方法及研究结论 | 第12-14页 |
1.4.1 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12页 |
1.4.2 课题的基本构思图 | 第12-13页 |
1.4.3 课题研究的方法 | 第13页 |
1.4.4 课题的研究结论 | 第13-14页 |
第二章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 第14-21页 |
2.1 心理学对“问题解决”的认识 | 第14-17页 |
2.1.1 什么是问题 | 第14页 |
2.1.2 问题的种类 | 第14页 |
2.1.3 问题解决及其特征 | 第14-15页 |
2.1.4 问题解决教学及教学模式 | 第15-17页 |
2.2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 第17-19页 |
2.2.1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 | 第17-18页 |
2.2.2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与问题解决教学 | 第18-19页 |
2.3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 | 第19-21页 |
2.3.1 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内容 | 第19-20页 |
2.3.2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与问题解决教学 | 第20-21页 |
第三章 基于“问题解决”的高中物理学科特点分析 | 第21-28页 |
3.1 课程特点 | 第21-22页 |
3.2 物理学方法 | 第22-23页 |
3.3 物理问题及物理问题解决 | 第23-25页 |
3.3.1 什么是物理问题 | 第23-24页 |
3.3.2 物理问题解决 | 第24-25页 |
3.4 影响物理问题解决的因素 | 第25-28页 |
3.4.1. 物理认知结构 | 第25页 |
3.4.2. 物理思维能力 | 第25-27页 |
3.4.3 认知障碍 | 第27-28页 |
第四章 基于“问题解决”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构建与教学策略实施 | 第28-52页 |
4.1 高中物理“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构建 | 第28-41页 |
4.1.1 关于基克等人对一般问题解决的过程模式的分析 | 第28-29页 |
4.1.2 师生间的问题解决活动的流程构建 | 第29-30页 |
4.1.3 基于问题解决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教学模式构建 | 第30-41页 |
4.2 基于“问题解决”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实施 | 第41-50页 |
4.2.1 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 | 第41-44页 |
4.2.2 物理问题的提问策略 | 第44-47页 |
4.2.3 处理学生回答的策略 | 第47-48页 |
4.2.4 合理的学习评价策略 | 第48-50页 |
4.3 教学实践中需要注意的细节 | 第50-52页 |
第五章 问题解决教学中学生学习状况的实验研究 | 第52-56页 |
5.1 实验目的 | 第52页 |
5.2 实验设计 | 第52-53页 |
5.3 实验步骤 | 第53页 |
5.4 实验数据及数据分析 | 第53-55页 |
5.5 实验的反思 | 第55-56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 第56-58页 |
主要的参考文献目录 | 第58-59页 |
附录 | 第59-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