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0-11页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电子节温器控制策略和测试需求分析 | 第14-26页 |
2.1 发动机冷却系统简介 | 第14-16页 |
2.1.1 节温器 | 第14-15页 |
2.1.2 冷却风扇 | 第15-16页 |
2.1.3 冷却水泵 | 第16页 |
2.2 电子节温器控制策略 | 第16-23页 |
2.2.1 发动机冷却液流动方程 | 第16-17页 |
2.2.2 冷却液温度控制策略 | 第17-18页 |
2.2.3 模糊控制原理 | 第18-19页 |
2.2.4 电子节温器模糊控制系统 | 第19-23页 |
2.3 电子节温器的测试需求分析 | 第23-24页 |
2.4 本章总结 | 第24-26页 |
第三章 电子节温器测控装置硬件设计 | 第26-52页 |
3.1 电源电路设计 | 第26-31页 |
3.1.1 电源保护电路设计 | 第27-28页 |
3.1.2 7V稳压电路 | 第28-29页 |
3.1.3 数字电源 | 第29-30页 |
3.1.4 模拟电源 | 第30-31页 |
3.2 核心处理器 | 第31-34页 |
3.2.1 STM32F407RGT6最小系统设计 | 第32-33页 |
3.2.2 外部看门狗 | 第33-34页 |
3.3 电机驱动 | 第34-36页 |
3.4 电压、电流采集电路 | 第36-37页 |
3.5 温度采集电路 | 第37-40页 |
3.5.1 K型热电偶简介 | 第37-38页 |
3.5.2 K型热电偶温度采集电路设计 | 第38-39页 |
3.5.3 K型热电偶温度计算 | 第39-40页 |
3.6 SENT接口 | 第40-43页 |
3.6.1 SENT简介 | 第40-42页 |
3.6.2 SENT接口电路 | 第42-43页 |
3.6.3 SENT解析方法 | 第43页 |
3.7 LIN接口 | 第43-46页 |
3.7.1 LIN总线简介 | 第43-45页 |
3.7.2 LIN接口电路设计 | 第45-46页 |
3.8 CAN接口 | 第46-48页 |
3.8.1 CAN总线简介 | 第46-48页 |
3.8.2 CAN总线电路设计 | 第48页 |
3.9 OBD接口 | 第48-49页 |
3.10 PWM接口 | 第49页 |
3.11 RS232接口 | 第49-50页 |
3.12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四章 电子节温器测控装置软件设计 | 第52-68页 |
4.1 测控装置底层软件 | 第52-58页 |
4.1.1 SENT解析软件设计 | 第52-53页 |
4.1.2 CAN通信软件设计 | 第53-55页 |
4.1.3 LIN通信软件设计 | 第55-57页 |
4.1.4 OBD接口软件设计 | 第57页 |
4.1.5 温度采集软件设计 | 第57-58页 |
4.2 测控装置上层软件 | 第58-60页 |
4.2.1 协议转换 | 第58页 |
4.2.2 电子节温器闭环控制 | 第58-60页 |
4.3 通信协议 | 第60-61页 |
4.3.1 数据上传 | 第60页 |
4.3.2 数据下发 | 第60-61页 |
4.4 上位机软件 | 第61-67页 |
4.4.1 串口通信软件设计 | 第61-62页 |
4.4.2 测控功能软件设计 | 第62-64页 |
4.4.3 控制策略软件设计 | 第64-6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五章 系统测试 | 第68-80页 |
5.1 测控装置测试 | 第70-75页 |
5.1.1 电流、电压接口测试 | 第70-72页 |
5.1.2 温度接口测试 | 第72-73页 |
5.1.3 OBD接口测试 | 第73-75页 |
5.2 测控功能测试 | 第75-77页 |
5.2.1 手动控制模式测试 | 第75页 |
5.2.2 自动控制模式测试 | 第75-77页 |
5.3 控制策略测试 | 第77-7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0-82页 |
6.1 总结 | 第80页 |
6.2 展望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86-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