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提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导论 | 第8-20页 |
1.1 研究缘起 | 第8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8-9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9-10页 |
1.3 研究综述 | 第10-17页 |
1.3.1 关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研究 | 第10-14页 |
1.3.2 关于基础教育服务均等化的研究 | 第14-17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4.1 国内外基础教育服务均等化研究现状 | 第17页 |
1.4.2 京津冀三省市基础教育服务差距及演变路径 | 第17-18页 |
1.4.3 京津冀三省市基础教育服务水平影响因素 | 第18页 |
1.4.4 京津冀三省市基础教育服务均等化政策建议及实现路径 | 第18页 |
1.5 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5.1 研究目标 | 第18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6 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2 基础教育服务均等化核心概念与支撑理论 | 第20-25页 |
2.1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 | 第20-21页 |
2.1.1 基本公共服务 | 第20-21页 |
2.1.2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 第21页 |
2.2 基础教育服务均等化的内涵 | 第21-22页 |
2.2.1 基础教育服务 | 第21-22页 |
2.2.2 基础教育服务均等化 | 第22页 |
2.3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论支撑 | 第22-25页 |
2.3.1 福利经济学理论 | 第22-23页 |
2.3.2 罗尔斯的公平正义论 | 第23-25页 |
3 京津冀基础教育服务均等化差异演变分析 | 第25-34页 |
3.1 京津冀三省市基础教育服务概况 | 第25-28页 |
3.1.1 京津冀三省市概况 | 第25页 |
3.1.2 京津冀三省市基础教育发展现状 | 第25-26页 |
3.1.3 京津冀基础教育服务差距概览 | 第26-28页 |
3.2 京津冀基础教育服务均等化差异演变的研究假设 | 第28页 |
3.3 京津冀基础教育服务水平均等化差异演变分析 1996-2010 | 第28-33页 |
3.3.1 计量方法的选取 | 第28-30页 |
3.3.2 数据来源及数据处理 | 第30-31页 |
3.3.3 统计结果分析 | 第31-33页 |
3.4 研究假设验证及结论 | 第33-34页 |
4 京津冀基础教育服务非均等化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面板模型分析 | 第34-42页 |
4.1 研究假设 | 第34页 |
4.2 模型的构建与数据说明 | 第34-35页 |
4.3 模型的选择与估计 | 第35-39页 |
4.3.1 多重共线性检验 | 第35-38页 |
4.3.2 面板模型的选择 | 第38页 |
4.3.3 面板模型的估计 | 第38-39页 |
4.4 研究假设验证及结论分析 | 第39-42页 |
4.4.1 研究假设验证 | 第39-40页 |
4.4.2 研究结论分析——基于面板模型估计的结果 | 第40-42页 |
5 实现京津冀基础教育服务均等化的政策建议与路径 | 第42-49页 |
5.1 实现京津冀基础教育服务均等化的政策建议 | 第42-46页 |
5.1.1 优化配置地区间的教育资源,提高各地区的教育条件 | 第42-44页 |
5.1.2 建立纵横相结合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缩小财政支付能力 | 第44-45页 |
5.1.3 促进地区间经济的协调发展,提高整个区域内的经济发展水平 | 第45-46页 |
5.2 实现京津冀基础教育服务均等化的路径 | 第46-49页 |
5.2.1 京津冀基础教育服务均等化过程中政府间合作应坚持的原则 | 第46页 |
5.2.2 京津冀基础教育服务均等化过程中政府间合作的具体措施 | 第46-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