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1 绪论 | 第11-28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21页 |
1.1.1 现实背景 | 第11-15页 |
1.1.2 理论背景 | 第15-20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1.2 研究问题 | 第21-22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1.4 技术路线与结构安排 | 第23-26页 |
1.4.1 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1.4.2 结构安排 | 第24-26页 |
1.5 可能的创新点 | 第26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28-56页 |
2.1 企业知识理论 | 第28-32页 |
2.1.1 企业知识理论的发展脉络 | 第28-30页 |
2.1.2 企业知识理论的主要观点回顾 | 第30-31页 |
2.1.3 技术创新的知识基础观 | 第31-32页 |
2.2 融资理论 | 第32-36页 |
2.2.1 古典企业融资结构理论 | 第32-33页 |
2.2.2 现代企业融资结构理论 | 第33-36页 |
2.3 技术创新相关研究 | 第36-43页 |
2.3.1 技术创新的内涵 | 第36-39页 |
2.3.2 技术创新研究综述 | 第39-43页 |
2.4 全面风险管理相关研究 | 第43-55页 |
2.4.1 全面风险管理产生的背景及其发展 | 第43-49页 |
2.4.2 全面风险管理的研究综述 | 第49-5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3 高新技术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对技术创新作用机理的探索性案例研究 | 第56-75页 |
3.1 案例研究方法 | 第56-57页 |
3.2 研究设计 | 第57-63页 |
3.2.1 研究问题 | 第57页 |
3.2.2 理论预设 | 第57-62页 |
3.2.3 案例选择 | 第62-63页 |
3.3 案例企业情况简介 | 第63-68页 |
3.3.1 案例企业的基本情况 | 第63-64页 |
3.3.2 案例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实施情况 | 第64-68页 |
3.4 案例分析 | 第68-74页 |
3.4.1 全面风险管理实施前后企业内部融资的变化 | 第68-70页 |
3.4.2 全面风险管理实施前后企业外部融资的变化 | 第70-72页 |
3.4.3 全面风险管理实施前后企业技术创新的变化 | 第72-7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4 高新技术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对技术创新作用机理的模型构建 | 第75-95页 |
4.1 相关研究变量的界定 | 第75-77页 |
4.2 全面风险管理对技术创新的直接效应分析 | 第77-78页 |
4.3 全面风险管理与创新融资的关系 | 第78-82页 |
4.4 创新融资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 第82-86页 |
4.5 创新融资的中介作用 | 第86-88页 |
4.6 国有股比例的调节作用 | 第88-94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5 研究设计与数据收集 | 第95-106页 |
5.1 变量设计 | 第95-101页 |
5.1.1 自变量 | 第95-98页 |
5.1.2 中介变量 | 第98页 |
5.1.3 因变量 | 第98-99页 |
5.1.4 调节变量 | 第99页 |
5.1.5 控制变量 | 第99-101页 |
5.2 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 | 第101-105页 |
5.2.1 样本选择 | 第101-102页 |
5.2.2 回归分析 | 第102-103页 |
5.2.3 中介效应的分析方法 | 第103-105页 |
5.2.4 调节效应的分析方法 | 第105页 |
5.2.5 控制效应的分析方法 | 第10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105-106页 |
6 实证研究结果 | 第106-137页 |
6.1 样本特征 | 第106-107页 |
6.2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及相关性分析 | 第107-108页 |
6.2.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107-108页 |
6.2.2 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 第108页 |
6.3 回归的三大问题检验 | 第108-109页 |
6.4 全面风险管理总量的层次回归分析 | 第109-121页 |
6.4.1 控制变量分析 | 第109-110页 |
6.4.2 自变量与因变量分析 | 第110-111页 |
6.4.3 调节效应分析 | 第111-113页 |
6.4.4 中介效应分析 | 第113-121页 |
6.5 全面风险管理各目标的层次回归分析 | 第121-136页 |
6.5.1 自变量与因变量分析 | 第121-123页 |
6.5.2 调节效应分析 | 第123-126页 |
6.5.3 中介效应分析 | 第126-136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136-137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37-142页 |
7.1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137-139页 |
7.1.1 全面风险管理与技术创新 | 第137-138页 |
7.1.2 全面风险管理与创新融资 | 第138页 |
7.1.3 创新融资与技术创新 | 第138页 |
7.1.4 创新融资的中介效应 | 第138-139页 |
7.1.5 国有股比例的调节效应 | 第139页 |
7.2 研究结论 | 第139-140页 |
7.3 研究局限及未来展望 | 第140-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142-17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171-172页 |
致谢 | 第172-1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