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I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8-1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9-11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3 研究思路及框架 | 第11-13页 |
2 相关理论基础及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21页 |
2.1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3-16页 |
2.1.1 内部控制的内涵 | 第13-14页 |
2.1.2 评价理论体系 | 第14-15页 |
2.1.3 COSO内部控制框架 | 第15-16页 |
2.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6-21页 |
2.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6-18页 |
2.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8-21页 |
3 CJI公司基本概况及内控体系现状分析 | 第21-29页 |
3.1 CJI公司基本概况 | 第21-25页 |
3.1.1 CJI公司简介 | 第21页 |
3.1.2 CJI公司财务状况 | 第21-22页 |
3.1.3 CJI公司组织结构 | 第22-23页 |
3.1.4 CJI公司业务流程 | 第23-25页 |
3.2 CJI公司内控体系现状分析 | 第25-29页 |
3.2.1 控制环境现状 | 第25-26页 |
3.2.2 风险评估现状 | 第26-28页 |
3.2.3 控制活动现状 | 第28页 |
3.2.4 信息系统现状 | 第28页 |
3.2.5 内部监督现状 | 第28-29页 |
4 CJI公司内控体系有效性评价 | 第29-52页 |
4.1 内控有效性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29-30页 |
4.2 内控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0-34页 |
4.2.1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30-31页 |
4.2.2 指标体系的确定 | 第31-34页 |
4.3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34-39页 |
4.3.1 权重确定的方法 | 第34页 |
4.3.2 确定的权重 | 第34-39页 |
4.4 计算的评价值 | 第39-47页 |
4.5 评价结果及主要问题分析 | 第47-52页 |
4.5.1 总体评价结果 | 第47页 |
4.5.2 公司治理不完善 | 第47页 |
4.5.3 发展战略实施效果不佳 | 第47-48页 |
4.5.4 经营活动流程不规范 | 第48-49页 |
4.5.5 业务外包管控力弱 | 第49-50页 |
4.5.6 信息与沟通不顺畅 | 第50页 |
4.5.7 未建立常设监督机构 | 第50-52页 |
5 CJI公司内部控制体系优化 | 第52-66页 |
5.1 优化的思路和原则 | 第52-53页 |
5.1.1 优化的思路 | 第52页 |
5.1.2 优化的原则 | 第52-53页 |
5.2 优化的目标 | 第53-54页 |
5.2.1 公司各主体的内控目标 | 第53页 |
5.2.2 业务流程的内控目标 | 第53-54页 |
5.2.3 信息管理与监督的内控目标 | 第54页 |
5.3 内部控制体系具体优化措施 | 第54-66页 |
5.3.1 加强和完善公司治理 | 第54页 |
5.3.2 强化战略执行力 | 第54-55页 |
5.3.3 完善采购与付款流程 | 第55-57页 |
5.3.4 完善销售与收款流程 | 第57-60页 |
5.3.5 改进业务外包流程管理 | 第60-62页 |
5.3.6 健全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 | 第62-64页 |
5.3.7 完善内部监督体系 | 第64-66页 |
6 CJI公司内部控制体系优化实施的保障措施 | 第66-70页 |
6.1 加强管理层建设 | 第66-67页 |
6.1.1 加快管理层职权保障建设 | 第66-67页 |
6.1.2 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 | 第67页 |
6.2 完善人才制度 | 第67-68页 |
6.2.1 优化人才招聘制度 | 第67页 |
6.2.2 加强培训力度 | 第67-68页 |
6.2.3 完善奖惩制度 | 第68页 |
6.3 加强内部控制风险管理 | 第68-70页 |
6.3.1 做好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工作 | 第68页 |
6.3.2 把握宏观经济风险 | 第68-70页 |
7 总结 | 第70-72页 |
7.1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70页 |
7.2 结论 | 第70页 |
7.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附录 | 第75-78页 |